第90章 孔子却齐(第6/6 页)
季氏那里。” 于是驱车到季氏的宫室,宫内有高台,坚固可守,定公住在上面。
不一会儿,司马申句须、乐颀都到了,孔子命令季斯把家中的铠甲全部拿出,交给司马,让他们埋伏在台的左右,而让公室的士兵排列在台前,公山不狃同叔孙辄商议说:“我们这次行动,以扶持公室、抑制私家为名,如果不尊奉鲁侯为主,季氏就难以攻克!”
于是一起攻打公宫,搜寻定公没有找到,徘徊许久,知道已前往季氏那里,于是移兵来攻打季氏,与公室的士兵交战,公室的士兵都四散逃走,忽然左右大声呐喊,申句须、乐颀二将领着精锐的甲士杀到,孔子扶着定公站在台上,对费邑的人说:“我们的国君在此,你们难道不知道顺逆的道理?快快放下武器,既往不咎。” 费邑的人知道孔子是个圣人,谁敢不听,都放下兵器拜伏在台下,公山不狃、叔孙辄势穷力竭,于是逃奔吴国去了。
叔孙州仇回鲁,说起郈都已拆毁,季斯也命令拆毁费城,恢复原来的规制。
无忌也想拆毁成城,成宰公敛阳向少正卯问计。卯说:“郈、费因为叛乱而被拆毁,如果连成都也拆毁,怎么把您和叛臣区别开来呢?您只要说:‘成是鲁国北门的守卫,如果拆毁成城,齐军侵犯我国北部边境,用什么来抵御呢?’坚持这样说,即使抗拒命令也不算叛乱!” 公敛阳听从他的计策,让他的士兵穿着铠甲登上城墙,回复叔孙氏说:“我不是为叔孙氏守城,是为鲁国的社稷守城,恐怕齐军早晚突然到来,没有防御的器具,愿舍弃这条性命,与城共存亡,不敢动一砖一土。”
孔子笑着说:“公敛阳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是‘闻人’教他的。”
季斯赞赏孔子平定费邑的功劳,自知不及孔子的万分之一,让他代理国相之事,每件事都咨询他的意见然后施行,孔子有所陈述,少正卯总是歪曲他的话,听的人大多被迷惑。孔子秘密上奏定公说:“鲁国不能振兴,是因为忠奸不分、刑赏不立,保护好庄稼,必须除掉杂草。希望君上不要姑息迁就,请拿出太庙中的斧钺,陈列在两观之下。” 定公说:“好。”
第二天,让群臣商议成城该不该拆毁的利害关系,只听孔子裁决。众人有的说应当拆毁,有的说不应当拆毁,少正卯想迎合孔子的意思,献上拆毁成城的六条好处,哪六条好处呢?一、国君没有第二个尊崇;二、使都城形势更加重要;三、抑制私家势力;四、使跋扈的家臣没有凭借;五、使三家心思平定;六、使邻国听说鲁国的兴革合理,知道敬重。孔子上奏说:“卯错了,成城已处于孤立之势,能有什么作为呢?何况公敛阳忠于公室,怎能与跋扈之人相比。卯巧言乱政,离间君臣,依法当斩。” 群臣都说:“卯是鲁国的闻人,言论或许不当,罪不至死。” 孔子又上奏说:“卯言辞虚伪而善辩,行为乖僻而固执,徒有虚名迷惑众人,不杀他无法治理国政,我职责在司寇,请执行斧钺之刑。” 于是命令力士把卯捆绑在两观之下,斩首。群臣无不脸色大变,三家心中也都敬畏。史臣有诗说:
养高华士太公诛,孔子偏将少正除。
不是圣人开正眼,世间尽读两人书。
自少正卯被诛杀后,孔子的主张才得以顺利施行,定公与三家都虚心听从他,孔子于是建立纲常法纪,用礼义教导众人,培养他们的廉耻之心,所以百姓不受惊扰而事情得到治理,三个月之后,风俗大变。市场中卖羊羔小猪的,不抬高虚价;男女走路,分别左右,不混乱;路上遇到失物,以不是自己的东西为耻,没有人肯拾取;四方的客人,一进入鲁境,都有常规的供给,不至于缺乏,宾至如归。国人歌颂说:“衮衣章甫,来适我所;章甫衮衣,慰我无私。” 此歌诗传到齐国,齐景公大惊说:“我国必定会被鲁国吞并了。” 不知景公如何应对?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