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期与太平军在纵横延伸的漫长战线上相持,渡过困难的时期,将决定这场内战的双方谁胜谁败。
战争在考验湘军书生将领们的耐力。这是一场意志的拼搏,几乎已无智巧可言。湖南人在困境中能否显示超常的凝聚力,将在这场战争中得到检验。
104
曾国藩的湘军在太平军南北对攻的夹缝中求生存。他把周凤山从九江调到南边以后,命令他率部继续南下,攻打赣江之畔的樟树镇,堵死太平军从袁州和吉安进攻南昌的道路。
周凤山所部于1月11日攻克樟树镇,毕金科在此战中表现不凡。周凤山部又向南推进一百里,于1月17日攻克新淦,距吉安只有两百多里。
太平军已经分兵围攻吉安,知府周玉衡由于先前抵御会军有功,被提拔为江西按察使,没有去省城上任,留在城内统领城防部队。他与代理知府陈宗元一起登城守望,指挥部队多次打败太平军。
邓仁坤见周玉衡孤军难支,请求巡抚文俊下令征调周凤山的部队乘胜增援。巡抚的谋士们却不赞同,都说要靠周凤山的湘军控制樟树镇,屏蔽省城。
邓仁坤争辩道:“贼寇知道南昌城高池深,一时攻打不下,必然会先剪枝叶,再砍树干,先扰郡县,孤立省会,然后大举进攻。如果悬赏二万两银子,周凤山的部队一定会斗志旺盛,先解吉安之围,然后收复瑞州和临江。如果吉安丢掉了,则抚州和建昌必然相继不保,最终是全省糜烂,省会坐困中央。义宁前车可鉴,请大人先派兵去援救吉安吧。”
邓仁坤算准了湘军非常需要军费,因此会为二万两银子而孤军深入。其实曾国藩却并不在乎那点银子,而是担心自己的部队向南深入不利。文俊一心想依靠湘军保南昌,正好拿曾国藩的担忧来驳斥邓仁坤,推说曾公不愿意,不敢要他调兵遣将。
邓仁坤派不出援兵,只好给周玉衡来点心理安慰。他在司道公文中透露,巡抚打算调动周凤山的部队南援吉安,企图以这点小小的舆论,来坚定吉安城防部队的信心。他又写信给周凤山,用银子来引诱这位将领主动请求南调。但邓仁坤的努力终于还是徒劳,由于众人阻挠,湘军还是没有进军吉安。。 最好的txt下载网
1856年,咸丰六年(2)
这时候,已经五十出头的邓仁坤,身边来了个好帮手,是他二十八岁的儿子邓辅纶。
邓辅纶曾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与王辏г恕⒌艘铩⒗铙蛳珊土�炅毓步帷袄剂甏噬纭保�比擞��跋嬷形遄印薄T谡馕甯鋈说敝校�笞谔淖羁粗氐烁�诘牟呕��
邓辅纶后来在京城担任低级文职官员,无法实现志向,决定从军,大干一场。于是告假还乡,招兵筹饷,组成一百多人的部队,称为宝庆志同军,率部开赴南昌,协助邓仁坤守城,稍有战功。
文宗见江西军情危急,连忙下诏,命令湖南巡抚骆秉章招募两千人,配备武器和军粮,援助江西。
骆秉章是个顾全大局的官员。他不搞本位主义,愿意为湘军在全国的作战提供后勤和增援。可以说,洪秀全的这位同乡在湖南本土和各路湘军部队中,起了一种凝聚剂的作用。
骆秉章复奏说,湖南从桂东向北,直到平江,一千多里的东部边界,毗连江西的临江、瑞州和袁州。这一带的江西人,民风柔懦,百姓对太平军颇为恐惧。太平军一到,民众都愿做向导,并向太平军纳贡,军民合一,致使清廷的官驿不通。
在这些地方中,袁州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距临江、瑞州和吉安的里程大致相等,是邮旅通行的要道。湘军赴援江西,应当首先占领袁州,然后向东北推进,援救瑞州和临江。若向东南进军,则可以援救吉安。
骆秉章说,刘长佑所部有一千五百人,增加五百人,就有了两千人。两千人不难照顾,但还是不足以进攻和防守。他作为湖南巡抚,现在征调全省所有的劲旅,交给刘长佑率领,约定在醴陵和浏阳会师,两路并出,以增强援军的力量,则江西可以得到援兵带来的好处,而湖南本省窘迫的局势,也会翩然舒展,进退自如。
骆秉章不但愿意按照文宗的旨意向江西派兵,还主动提出要多派一些兵力,才不至于隔靴搔痒。在清廷当时的封疆大吏中,如此具有全局观念的督抚,可谓独此一人。文宗对他的提议,自然十分赞许。
于是,骆秉章增调萧启江的部队,与刘长佑的部队会合,集结了五千兵力,准备派往江西。
105
增援江西的湘军部队还没有出发,袁州太平军已派轻骑兵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