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达这种认识——“要想富,先修路”。)communication 在工业时代的主要含义是“交通”,而在信息时代,它的主要含义转变成为“通信”、“转播”。相应地,公路网的重要性让位于通信网。
小戈尔继他的父亲这后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与任何比喻一样,“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比喻如果作为一个严格的概念来使用是不准确的。信息网与公路网最重要的差别表现于(参见Danny
Goodman:“Living At Light Speed”一书第一章 第一节:TheHighwayasMetaphor):公路网是一种公用运输网,它的“节点”是一个个大群体的聚居地——城市,而不是单个的住户。当一个人驾驶汽车“到祖父家过圣诞节”时不能完全借助于高速公路,因为这是一种个人化的传输模式。相反,信息网的节点常常是个人(用户),当一个人在圣诞节向祖父发E-mail表示问候时,这个“信息包”无需中转而直通到目的地(终端)。当我通过 WEB查找到我最需要的信息时,我走的很可能是一条在“网”上谁也没有走过的“路”。从理论上讲,有多少信息,就有多少条(这实在难以计数)以我的电脑为中心的路。尼葛洛庞蒂把网络区分为星状网络(star network)和环状网络(loop network)。这一区分对我们的理解很有帮助。
电话网是典型的星状网络,它从一个固定的点放射出去,你手中有多少电话号码,你就有多少条路。“在电话网络中,每次的对话内容都不一样,传给一户人家的比特和其它人毫不相干;本质上,这是个多点对多点(vast-point-to-vast-piont)的作业系统。”电视网是典型的环状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许多户人家共享一种带宽服务,当你在收看一个节目时,总有许许多多人也在同时看这个节目。它的作业方式是“一点对多点(piont-to-multipoint)”。如果对这种区分更深究的话,我们可以把星状网络界定为“无中心化机构的网络”,把环状网络界定为“中心化机构的网络”。我们也可以把前者称为私家路式的网络,把后者称为公路式网络。这样看来,把未来的信息网络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是不准确的。当然,目前的Internet还没有完全成为私家路式的网络。当你使用 E-mail 时,你可能会感到你是走在你自己私家路上。但这条路上也会时不时出现一些不速之客(你可能在一天之内收到200个陌生人给你发来的E-mail),这也就是说,连E-mail也没有达到超适用性、超融洽性。至于在使用WEB时,你常常会感到你“行驶”在一条车水马龙的“公路”上,而带宽的因素常常使这条“公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信息低速公路”。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搜索引擎应该是一个老练的向导,能把你径直带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可是目前的收索引擎却像是一个既无能又不负责的向导。当你想去某个城市与某个人会面时,这个向导把你带到某个城市的长途汽车站后就扔下你不管了,你得自己在茫茫人海和林立的高楼中却寻找你想找的人。这就是说,目前的网络搜索引擎还是一个“适用性”相当低的向导,WEB还远未达到超适用性。
然而从长远看,WEB 的“超适用性”不成问题。促成“超适用性”实现的,正是我们前面说到过的“摩尔定律”和“梅特特卡尔夫定律”。随着网络用户成几何级数的增加,信息资源也会成几何级数的增长,从理论上讲,在巨量的信息资源中,总有适合于你的信息。而电脑的处理能力每隔一年半就增长一倍,它在搜寻、筛选信息方面越来越眼疾手快,越来越善解人意。到这个时候,你自然而然地把电脑这种“媒介”(media)称为“我亲爱的”(my dear)。这种媒介专属于个人,这个“我亲爱的”将带领你开辟并行走在一条条独属于你自己的“信息高速路”上。这正如格威所说的:我看到WEB的未来是健康的,Docuverse 的许诺将最终成为现实。印刷范式将黯淡下去。关键性范式将汇集和融合起来,组成一个主宰性范式——超适用性。超适用性将把着眼于信息的超媒体文献宇宙(infomation-focusedhypermedia
Docuverse)和着眼于互动的、适用性的互动性(interaction-focusedadaptive)合成起来,提供一个聪明颖悟、适用性强、环球性的信息空间。这是一个人在其中既能学习又能娱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