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猖狂。许多商人,生意没做成,反而被劫匪劫了财,甚至丢了性命。梅开泰亲眼目睹过父亲,有一次携带着大量的白银前往蒙古进行茶叶交易,去的时候,马帮成群,盛况空前,回来时,已被劫匪洗劫一空,赤条条的,只身一人行乞而归,惨不忍睹。
打那以后,梅开泰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办一个以异地汇兑为主的票庄。光绪二十四年,梅开泰在山西开办了第一家票号,取名为泰丰票号。
简单来说,商人无需再携带着大量的白银前往交易,只需将银子存入本地的票庄,到了前往地,再去当地的票庄取出即可。这样大大的保障了商人的安全。因此,这种票号,晚清时期主要的业务就是异地汇兑。
这基本上有点像今日的银行的雏形,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金融并不十分发达,票号的产生,应该说对当时的金融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然,这里面就有一个信用的问题了。商人凭什么就相信能在异地取到自己存入的钱呢?因此,票庄的信誉几乎是这行生存的基石,可以这么说,当时山西票号之所以闻名遐迩,叱咤晚清金融界,原因就是他们将信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梅开泰一生遵循“仁义”二字,常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做生意就是做人。因此,他也恪守做人的原则,一生从未有过三妻四妾,勤俭持家。他开的票庄,鼎盛的时候,全国分号就有一百来家。成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山西晋商,连当时的光绪皇帝都召见过他,这让梅开泰一生为荣。
晚清政局动荡,军阀割据势力强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战事不断,票庄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梅开泰急转南下,将泰丰票庄总号设在了十里洋场的上海,内部重新整顿了一下,合并了几十家外地的票庄,随着官僚买办,外国洋行的渗透,人民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因此票号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钱庄,金行银楼之类的民间金融机构。
梅开泰当然是识时务的俊杰,他将原来在山西的票庄,移到了上海,正式改名为泰丰钱庄,除此之外,梅家还开有泰丰金行,泰丰典当和银楼。
他和梅夫人育有一子梅昌鸿,本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没想到梅昌鸿对金融业并不感兴趣,这让梅开泰很是头疼,在梅昌鸿十六岁的时候,送他去美国学习金融学,期望学成归来,能用先进的理念理财,继承梅家票庄衣钵。
梅可卿并不是他们亲生的,在梅可卿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被领养进入了梅家。自幼,梅可卿就有着理财的禀赋,耳濡目染,从小就在算盘的滴答声中长大,梅可卿的经商的天赋明显比她那位大她三岁的哥哥梅昌鸿来得强。
梅开泰是一位开明的商人,他从不重男轻女,他认为梅昌鸿与梅可卿这两个孩子,梅可卿有着与生俱来的经商天分,虽然是女孩子家,可梅开泰照样送她去私塾念书,让她接受金融会计学,小可卿也不负众望,学业优秀。
眼看着小可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从没有流过一滴泪水的梅开泰,流泪了。他在为自己的抉择而痛苦挣扎,他清楚的知道,女孩子一旦接手了梅家的祖业,势必要暂时收敛起她女儿娇嫩的身姿和秀丽的容颜,因为这是一个男人应付的世界。他不知道这样的抉择是对是错,女孩儿一旦过了婚嫁的年龄,可能就是终生不嫁的命运。可是梅可卿如果不接手的话,梅家的事业暂时也后继无人,长子梅昌鸿去了美国之后,暂时也没有回家的打算。
那几个晚上,梅开泰没有好好的合过眼,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直到第二天早晨,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在他耳畔响起:“爹,你看我这身打扮如何。”
梅开泰睁开眼睛,他吃惊的望着眼前的梅可卿。
只见梅可卿纤瘦的身材上,套着一件与她年龄身材不符的男人长衫,一头乌发塞在了一顶看似有点大的礼帽下,露出了轮廓分明,俊秀的脸庞,高挺的鼻梁上,戴着一副梅开泰的老花眼镜,手中还拿着一个算盘,整个样子可爱滑稽。
梅开泰看着女儿一脸的认真,先是忍俊不禁,然后便老泪纵横,抽泣起来。
“爹,让我试试吧。”梅可卿为父亲拭去了泪水。
梅开泰没有说什么,噙着眼泪连连点头。
打那以后,在众人面前,梅可卿再也没有穿过一次女装,抹过一次口红。
人们很快知道,泰丰钱庄里,有一位头戴礼帽,风度翩翩的梅掌柜。
那一年,梅可卿17岁。
第二回 仁义
泰丰钱庄格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