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
:/b6196/
……
第一回 泰丰钱庄
1940年,春,上海。
这一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但是春意盎然并未给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城带来一丝勃勃生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的恶果,在这一年尤为显现,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日政府强行推行的金融手段,使得多数市民表情麻木,终日生活在惶惶不安的环境下,这一时期的上海,历史上被称作为孤岛时期。
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上的泰丰钱庄门口,一群人正在议论着。
“我把中央银行的钱都转到钱庄来了,哎,现在这时局,还是把钱存钱庄保险点。”说话的是一位身着长衫,眼戴厚镜片,手里拎着公文包四十开外的男人。
“是呀,是呀,哎,去年我存的那点钱,今年连洋火,肥皂都买不到啊,政府银行利息低的吓死人,算来算去,还是钱庄的利息高一点,哎!这日子啊,柴米油盐,样样要用钞票啊,哪能过啊?”蓝布旗袍,外套一件白色开司米开衫,面容娟秀的上海太太埋怨道。
“1935年时候,我们老家盐城,一百法币还能买到一头牛呢,现在啊,嗨,一卷草纸都买不到了,这和日本人打仗,还真是苦了我们小老百姓了,样样都涨价,就是工资不涨。”短衫小贩模样的男人说。
“嘘…。。轻点,轻点……。侬(你)不要命啦?被日本人听到,拉侬去坐牢……”那位拎公文包的先生竖起了食指放在口上,左右看看,一脸惶恐。
“是的呀,小阿弟,这年头,讲话要当心点啊。”蓝布旗袍太太轻声说。
“还是泰丰钱庄信得过,比政府银行稳定,利息又高,现在是八厘呢,听说,泰丰的梅掌柜是一位讲信用的好老板。”短衫小贩说道。
“是呀,我是泰丰的老顾客了,梅掌柜,不仅人好,还一表人才呢……”蓝布旗袍太太一脸钦佩。
“听说了吧,汪精卫要在南京设立国民政府了,这我也搞不懂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重庆的蒋介石政府,南京的汪精卫政府,这到底要相信哪个政府啊?”短衫小贩继续发着牢骚。
“嗨,你管它几个政府呢,我们老百姓只要钞票不缩水,买得到米,不打仗就可以了。”公文包先生叹了口气。
“嘘……。梅掌柜出来了。”蓝布旗袍太太说。
“门开了,门开了,梅掌柜出来了…。。大家排排队,好伐?”公文包先生拍了一下小贩的肩膀,又往后面的人群看了一眼,示意大家排好队。
“诸位,早上好!”
随着一声亲切清脆的声音,泰丰钱庄门口的小小骚动,立马平静了下来。大家眼光齐刷刷的投向泰丰钱庄门口。
只见一位年约二十五的先生,中等身材,面容俊秀,头戴黑色礼帽,一身洋装的男士,正笑意浓浓的站在钱庄门口,他的出现,很快又引来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梅掌柜早啊。”蓝布旗袍太太首先打了声招呼。
“早,王太太。”梅掌柜白皙俊秀的脸庞,始终带着微笑。
“诸位,承蒙你们对泰丰钱庄的信任,我梅可卿向各位乡亲有礼了。”这位自称梅可卿的先生,向每一位双手作了个揖。
“泰丰钱庄决定,今日来存钱的储户,年利息在原来的8厘基础上再增加0。5厘,也就是8。5厘,六个月的也上调0。5厘,决不食言。”
“哎呀呀,我说的吧,梅掌柜就是个好人啊,体谅我们小储户的困境啊。”蓝布旗袍太太激动的对后边的公文包先生说。
“好,现在请大家一个个,有秩序的进来,我们会尽快的为你们办理好的。”梅可卿说完,再次笑容可掬的向排着长龙的储户作揖后,就走进了钱庄。
泰丰钱庄的开面不算大,沿街房子,两层楼,门口左右两条粗壮的圆柱形的石柱子,特别的醒目。上面分别雕刻着一副烫金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泰丰钱庄四个金字招牌,苍劲有力横亘在两根圆柱子中央。
泰丰钱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开在上海的法租界里。民国时期的上海法租界,是以卢湾,徐汇两区为管辖区域,这家百年老字号钱庄。它的创办人是晚清赫赫有名的山西晋商梅开泰。
梅开泰生于1882年,也就是光绪八年,晚清的商贾人家。当时的生意人,做买卖大都携带着大量的真金白银,有的大笔买卖的,商人甚至携带着整匹马的白银前往交易地。山路崎岖,劫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