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组道呢?但是,当前建好以后的村道、组道,在管养护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值得关注:
1、管理不顺畅
从交通、公路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看,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建设管理、养护是十分明确的,但随着近几年通畅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便相应要提上路网管理日程,也是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需要。但是现行的交通法规没有出台十分明确的制度安排。
2、设施不齐全
通过近几年来通畅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确实畅通多了,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明显提高,分析原因:一是因路肩配套不到位,有效路面窄了。二是因硬化后,交通工具提速而护栏设施不健全,风险系数提高了。三是各类警示标志不到位,警示功能缺失了。四是农村公路地势独特,坡度大、涵管小、土质松、质量差,危险因素变多了。
3、养护不到位
农村公路因直接根植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农民凉晒物质,遮挡道路;建房建材堆放,侵占道路;地质灾害山体垮塌,阻塞道路;经营赶集耕作,包围道路;地里地表地空,无序审批霸占道路;超载运输挖掘施工,毁坏道路;民众虽然议论很多,意见很大,但是因为责权不明晰,处罚不到位,导致农村公路无人管少人问,农村正在一步步被蚕食掉,这一系列问题都暴露了农村公路的管养不到位问题。
4、经费不充足
农村公路的建设问题,国家有政策性支持,农民有积极性建设,但管理与养护很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权限不明确,养护经费不充足造成的。特别是自然灾害山体垮塌堆压道路时,报灾时均要问所堆道路“姓什么”,乡、村道路基本上是管养盲区,没有进入交通部门的电子台帐,更谈不上经费安排了。
三、农村公路的管养建议
1、明确管养权限,纳入路网管理体系。
我们明确了农村公路的战略意义后,笔者认为将农村公路纳入路网管理体系,明确管养权限,建议采取“职能管理部门为主,乡村日常维护为辅”的三级联管模式。那就是大型的维修,灾后的抢险等专业性强,以交通部门为主。而平常的路政秩序,沟、肩维护,以乡村两级为主。职能部门仍然要强化“工班”管理模式,乡村两级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公益范畴,予以制度化。
2、城乡统筹,多途径解决农村公路管养难题。
(1)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政策允许“一事一议”制度。
考虑到农村公路的公益性,重要性,广泛性,建议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纳入“一事一议”,可以搞“壹圆”工程,借村帐乡代理平台,建专帐,由村级统筹使用,解决村级公路日常维护维修,也可以搞“一日”工程,由各村负责,每人一年为养路投一个“工日”,即可让群众树立公益事业心,也可以解决投工投劳和以投代奖的问题。
(2)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燃油税支出范畴。
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说交通干线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动脉,那么,农村公路无疑就是附在主动脉上的小血管了,小血管不畅了,大动脉也会有麻烦。建议将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经费列入国家燃油税支出范畴。
(3)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城建维护费支出范围。
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公共客运资源共享新格局,那么将农村客运,农村公路纳入城建维护管理范围,安排相关专项经费以补充养护经费的不足。
(4)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村级运转经费的常态支出项目。
村级运转经费要严格按用途使用,考虑到农村公路对农民、农业、农村的不可或缺现实作用,建议上级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村级运转经费的重要组成。
(5)将农村购置的各类车辆税收先征后返,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国家实施通畅工程后,农村交通工具的需求会受到调节,建议可将农村地区的车辆购置的各类税收返还,按属地原则先征后返,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
目前,由于受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公路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部分地区对公路养护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管养责任落实不够,养护资金缺乏保障,甚至部分农村公路严重失养。特别是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群众“无路可走”、“有路难行”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