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是“留学怎样省钱”新思维之一)。
三、在“定做”方面,如果你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比较喜欢研究学问,那在“定做”留学规划时,也可不参照周围那些以就业为首要的孩子的留学模式,而走研究学术之路。
四、走研究学术之路,或走纯理科的试验室科研之路,有两个误区须注意。那就是,这条路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留学生在欧美国家行走多年,并且走得比较顺畅的路。因此,吸引更多学弟、学妹仿照。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若以为欧美基础研究领域无限大,可以有多少要多少地接纳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那便陷入了一个误区。
若以为欧美,尤其是美国学基础理论的大学奖学金比较好拿,自己便在将来毕业后,也可仿照学兄、学姐的模式,走一条研究生——教授的道路,那也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对于上述误区的详细解读,在后面的章节还会讲到。
心态一:有依据的望子成龙型(1)
这种心态本来大多数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但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家长身上表现得更浓重。
而且,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排名越靠前,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就膨胀得越厉害。
由于这类家长的孩子智商较高,学习较好,让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有一定依据,所以,只要孩子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愿意出去闯一下,就会争分夺秒,在国内先闯过语言关,然后,较顺利地一出国就学专业课。
此类型家长的风险评估:由于这类家庭的孩子起点较高,留学目的也无其它诸如政治因素等方面的缠绕,因此,相对其它几种家长心态,是最健康的一种。前期风险几乎没有。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让孩子关注学校排名次序,非名校不上,为上名校,不惜放弃专业上的考虑(即,在名校冷门,与次等学校热门专业之间,当然上名校)那么,孩子的发展优势有可能在留学中、后期出现逆转。
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手边就有三个例子。
其一是一位高材生,好不容易进入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并读上一个热门专业。
但是,由于功课难,又并非孩子的强项,所以每学期都有没及格的课程。
这样的残酷现实,不仅让孩子的自信心倍受打击,而且,因没及格的课程重修要多花很贵的学费,以至这孩子在二年级时,实在经不住该校百分之三十左右淘汰率的煎熬,带着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离开了滑铁卢大学,转入别的大学。
其二、也是一位优秀生,出于宁上名校冷门专业,也不读非名校热门专业的想法,而去了美国耶鲁大学。
学位最终是拿下了,但其家长的另一个期望却落了空——孩子没能留在美国。
因为孩子学的这个专业,实在找不到工作,而若没有在美国工作几年的经历,“绿卡”自然无从谈起。
其三的例子很让人感动。当家长还陶醉在孩子进了美国哈佛大学,并四处作报告时,机敏的孩子已渐渐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不佳。于是,便同时选修了第二专业。
这个孩子留学期间几乎没有凌晨一点前睡过觉。
然而,即使孩子是这么努力,但由于第二专业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学费高昂是闻名世界的,更何况是名校。
所以,计划外的庞大费用支出,让在国内高校任教的家长几乎招架不住。
好不容易孩子毕业了,可惜已赶上网络经济泡沫开始破灭,许多美国硅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熟手都难逃失业命运,何况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呢!
让人敬佩和感动的是孩子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为了保住学生签证能续签,孩子又去读技术学院的职业证书课程,并用课余打工的收入减轻家长的负担。
一年后,凭着职业证书,孩子找到了一份初级技术工作,一边熬着年头等拿绿卡,一边等着网络经济的复苏。
这第三个例子值得总结,值得反思,值得剖析的东西较多,所以,我们多次把它举出来。
只有身临其境的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才能感受到此例的震撼力——留学路上并非是一路掌声和鲜花。
再优秀的学生,再高的起点,也并非等于只要进了好大学,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这个事例中,应该说,孩子是尽了全力的,家长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需要引以为戒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孩子留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