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胶M庖院螅�嗣窃趺纯赡苁迪衷倬鸵的兀可��芰��!⑼ɑ踅羲鹾痛蠊婺Jб嫡庑┫窒螅�颐侨绾慰梢员苊猓啃以说氖牵�杂谒�姓庑┠烟獾慕饩龇桨钙涫刀际呛芮崴傻摹! �
首先来看看所谓中国工人拥有的压倒性的竞争优势。的确,在1995~1999年,中国的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成本只有730美元,而德国工人是35 000美元,美国是29 000美元,英国是24 000美元。那么,德国、美国和英国的工人的工资会被中国人拖下去,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前景吗?实际情况远非这么简单,而且基本不会。中国的人工成本便宜是因为生产率比较低。每位美国工人每年能创造81 000美元的附加价值,德国工人是80 000美元,英国工人是55 000美元,而每名中国工人只能创造2 900美元。因此,尽管发达国家的工人的工资水平高出很多,但他们的竞争力未必会受到影响。
生产力水平和工资水平的相关关系是非常显著的,例如,斯蒂芬·古拉伯分析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这个指数考虑了劳动力成本、生产率和真实汇率的变动,如果工资随着生产率提高,同时真实汇率保持稳定,那么单位劳动力成本就会保持不变。古拉伯考察了七个发展中国家,发现其中五个在1970~1993年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印度、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两个有所下降(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在前五个国家,工资水平上涨的速度超过了生产率,在后两个国家,工资的上涨速度则更慢。发生这样的偏离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初期(或末期)的真实汇率高估或低估,初期或末期的劳动力市场失衡等。但总体情况很清楚。古拉伯分析了49个国家在某一时点的情况,发现正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各国工资上涨速度的差异大部分可以用生产率的增长来解释。
那么,发达国家的工人的生产效率为什么比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高那么多呢?一个解释是,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本设备要多得多。2000年,中国的人均总资本形成只有美国的水平的4%(按市场汇率计算)。另外,由于中国是在快速增长之中,它在几年前的投资率相对更低,因此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拥有的能投入的资本就更少。第二个解释是,美国和欧洲的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平均来说更高。第三个解释是,中国人缺乏成熟的现代管理和制造的经验。最后一个解释是,中国的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结构上存在差异。中国专注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因此平均每个工人的附加价值少于发达国家。但通过相对不熟练的劳动力生产的廉价产品的出口,中国可以逐渐获得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中包含的技术诀窍。但在目前而言,中国并不出产波音飞机,而美国则不专注于服装制造。
BOOK。←虹←桥书←吧←
第44节:外贸带来的伤害(3)
到未来,中国的工人和管理者的效率以及他们掌握的资本将会快速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快速进步。6但这并不会让中国的竞争力变得无法抵御,因为在一个竞争的经济世界里,工资也会水涨船高。这种情形已经在亚洲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出现了,如韩国。今天的韩国的工资水平已经是中国的15倍,而在50年前则差不多。进入高技能阶段以后,中国人的工资和劳动成本将随着生产率水平相应提高,同时其比较优势也会改变。今天的韩国已经基本上放弃了服装制造,到一定的时候,中国也会放弃。
在这方面,有的人会进一步指出,中国和韩国存在不同之处,中国有着大量潜在的劳动力供给,在竞争环境中,这些人的工资不会受到制造业的生产率提高的推动,而是由农村的低生产率决定的。如果农村的生产率进步缓慢(实际情况也很可能如此),如果劳动力市场又保持活跃的竞争,那么,中国的工厂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就会很慢。同时中国的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却肯定会普遍提高,这会不会让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不可遏制呢?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假定真实工资一点都没有提高,而〃全要素生产率〃(一单位资本和劳动可以创造的产出)却在持续提高,果真如此的话,人们就有动力继续利用依然廉价的劳动力,从生产率的提高中获得更多利润。这样一来,整个产业的就业人数会大量增加,而每个工人的生产率的提高就会仍然较慢。这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出现的景象。但接下来,当劳动力供给开始紧张之后,工资和劳动生产率都会快速提高。历史上,韩国在一二年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