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自己没有准时出勤都是有理由的。当老板后,员工没有准时出勤都是有问题的。老板觉得最好的员工是来得早、走得晚的。从员工来说,最好允许他来得晚、走得早。进入管理层的资深员工认为:我的工作是高级的、创意的、重要的,即使我不在公司,我也在想着工作,那些没创意的操作型员工才应该考勤,公司对我们应该网开一面,最好采取灵活的考勤制度。但普通员工就会说:“如果资深的员工做不到考勤,为什么要求普通员工这样做?”
作为管理机制,考勤有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员工虽然准时考勤了,但不出活。有的员工虽然没有准时出勤,但准时出活了。考勤是一种职业状态的需要,客户觉得九点钟该上班了,打电话三次没人接,他就会觉得:“这是什么公司!真不专业。”如果有的员工来晚了,十点钟才来,其他员工就会心想:“我真傻,别人十点才来,我明天是不是可以11点来啊?”这样再发展下去就没有人来上班了。从总体上说,考勤是要求一种特定的工作状态,像一种默契和约定。在特定的时间,你应该在,如果这种默契被打破了,那么公司与你的交往就无法进行下去。如果客户投诉说找不到某员工,就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考勤不是一项好制度,但它是维护最低限度职业状态的技术手段。考勤考好了,工作不一定做好。但如果连考勤都无法保证,在职场上肯定会有问题。
新经济对职业着装、是不是准时上班要求得不是那么严格了。在《Power Shift》(《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一书中讲到SOHO族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但实际上,网易等新经济公司的员工仍然是每天整整齐齐地上班的。虽然在网上能解决很多问题,还是在一起现场交流效率最高。考勤不是好制度,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它是必要的约束。
孙虹钢:
大学刚毕业时,我在国家工商局的《中国工商报》上班,这是事业单位,规定是八点半上班。但几年中,我八点半准时上班的不超过十次。后来,我做了一个小公司,突然发现特别需要员工准时上班。现在,我在编杂志、报纸,编辑部不要求坐班,但如果我发现编辑们按时在那里坐着,心里就暗暗高兴。考勤实际上是“考懒”,看看谁偷懒了。我对编辑们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星期一你可以和人逛街,没人管你;第二,不要跟我讲你有什么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的工作是弹性工作制,那就意味着是7/24。人与人可能不一样,我试过上午睡到自然醒,十点或十一点到单位,下午四点就回家,好像一下子就特别懒散了,我觉得这样做会把人废掉的。不通过考勤这种手段,怎么衡量员工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呢?事实上,特别在意工作的人,会全身心地投入,不用公司说,自己都会来得很早。
袁岳: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最喜欢准时出勤,又特别出活的。其次喜欢准时出勤,还可以出活的。第三喜欢的是不准时出勤,可以出活的。最不喜欢的是不准时出勤,也不出活的。员工喜欢出活,但喜欢不一定准时出勤。员工觉得:“我的活大致交待了,没少出勤,也对得起你。如果我没出勤,没出活,但有理由,比如生病了,也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但老板不喜欢这种情况。从这个问题的喜好顺序来说,老板与员工有反差。老板要维护秩序,他需要一种存在——“presence”,看着大家忙忙碌碌,觉得很好。当员工出现在老板的视线中之后,老板有安全感。哪怕稍微少干一点儿活,也没关系。如果一进去公司看见没人,老板第一感觉就是办公室租亏了。如果稀稀拉拉来两个,又来两个,老板马上想:“人家看我们公司像什么?客户来了脸面往哪儿放?”在老板眼里,公司是一个专业组织。而员工看到的是自己,觉得:“我对得起你呀!你看他天天加班,干的活还不如我多呢!”
出勤状况不好,老板进公司看见没人,第一感觉就是办公室租亏了(2)
孙虹钢:
老板总是想要控制员工。如果员工总在眼前,老板就觉得放心。如果总是不在,老板就会想:“是不是跳槽啦?还说不定干私活呢!”
袁岳:
看不见人的时候,想象力空间挺大的。
孙虹钢:
在员工活干得不怎样时,出勤状况好容易得到老板心里的原谅。员工的态度就是在说:“你看我天天来,没功劳还有苦劳啊!”金山公司的HR向我介绍他们提升员工出勤状况的经验,他们要求软件工程师也要考勤。老板提出:不准时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