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让甄家慢慢从朝堂上抽身,以甄家目下的财势,从此做个富家翁足以。
果然景德帝那里得了密折却毫无回应,景仁帝那里得了明折又留中不发,等了几个月,最终给了自己一个金陵的荣养之衔,派来的接任者又是林海,便安了心,知道朝廷不会对自己算账了。明面上,林海是景德帝的心腹,又是景仁帝的老师,一向慎独,在朝中不党不群,是个纯臣,却是甄应嘉自己内心深处知道林海乃是朱轼的弟子,朱轼和自己虽然终究不能两情相悦、相知相守,可也不会让弟子来对自己不利……
林海和徒景之以及林家一行人浩浩荡荡下了船,早有新衙门派出迎接的下仆将他们迎到扬州行宫。林海本来想着辞官之后去住自家的清风朗月别院,只是如今还要在官场上拼杀,且既然景仁帝仁德宽厚,把扬州行宫都找出一处地方做了巡盐御史衙门,按例巡盐御史是可以住在衙门里的,更有个徒景之在,便顺应了这对父子的心意,住到了新衙门里。自然虽然圣旨上说只将行宫东南的四重院子作为两淮巡盐御史的新衙门,不过宫门一关,这行宫便成了林府一事也属平常之事。
大夏官员交接自有定制,林海也不着急,本想着等着安顿好了再去考量官面上的事情。却是贾敏到了新住所,本来林海不许她再操劳,可她是个好强的,更不想让自己林府主母的大权全数交给徒老爷的人手,便不听劝阻,硬撑着安排各项事务。终究在一日理事之时一头栽倒,从此再没醒过来。
林大人方才到扬州,就逢夫人去世,这下新旧御史交接又要延迟一阵子。待林忆在徒七的陪伴下送了贾夫人的灵柩下葬于林氏姑苏祖坟,彻底了了贾夫人的丧事之后,时已近景仁元年十月,无论是甄应嘉还是林海,都觉得再拖下去实在不妥,才挑了个黄道吉日,两人行了交接仪式,从此林海算是走马上任了。
=======================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贾敏领盒饭了,林海也到扬州了,和徒景之终于可以近乎光明正大出双入对了~~
下一章标题预告:甄家有女名英莲
唉……没人理也就算了,订阅也少了不少,果然是我写崩了么……(画圈Ing)
81第 81 章
第八十一章甄家有女名英莲
自从接了巡盐御史之任,林海虽不情愿;但既然答应了行之就要认真对待。早在他还在天京城中之时;就从内务府和户部调看了过往的档案,细细审看之下;深觉甄应嘉的确是个能臣;原本盐政一团混乱;而他提出的整治盐务之法行之有效;这些年盐价稳定而质量甚高;百姓与盐商都无什么怨言。单只一条;景德三十四年景德帝第三次南巡之后,江南并无什么大的灾荒,而盐务上缴的银两却逐年减少。甄应嘉给官面上的理由是遵朝廷之意从江南就地调拨银两支援忠靖侯史鼎修缮海塘;史鼎那里也有相应接收文书,账本上端的是做得天衣无缝。私底下,给景德帝的密折里,甄应嘉年年哭穷,道是自家接驾多次,不但将几处园子奉给圣上,还欠下盐商不少银两,如果不还上,只怕与盐务有碍云云。景德帝那时甚是体恤老臣,且国库也不差这些钱,便睁只眼闭只眼地过去了,新帝登基后,对这种状况不满意也是自然。林海思忖自己上任之后,其实也不必大动干戈,一来朝廷新旧交替之时要求稳,且史鼎在景德三十七年已经病逝,死无对证,甄应嘉这样的老人若无把握一击致命的话还不如不动;二来甄应嘉的盐务之法切实可行,自己只要继续认真执行,不似甄应嘉一样吞没那么多的银两就行了。
因着巡盐御史之任,半官半商,不是单靠官场上的能为就可以的,既要与官面上的人打交道,又要与一干盐商大贾周旋,杂事甚多,更不是自己秉持慎独就能解决的,看看甄应嘉的府里,大小门客二十几个,并不都是吃软饭的,颇有些为他所重分忧解难的人在。林海从接任之后,就想着也要招揽几个门客来帮忙,他自己府上,以往都是清贵之官,又要因为徒行之的关系不去结党,一直不曾招揽门客。又兼徒景之虽面上不显,但这么多年下来,林海也知其实景之恨不得自己是他的禁脔,并不愿意让他广为交游,把那本就不多的闲暇时间还要分给旁人,他也无可无不可,竟渐渐养成了不愿与人打交道的性子。
可此番上任,自是不能不与人打交道,林海想着身边号称“我是林府第一门客”的徒景之就觉得头疼。徒景之虽是个好皇帝,杀伐决断自然不在话下,又对林海最愿意帮忙,可那些陪酒宴请之类的,也实在不能指望徒老爷去做。只是这人选实在难找,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