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户,那里面立着双开门大冰箱,好象韩剧里的一样靓丽。
饭堂的书架上摆放着募捐来的书籍。韩、中、英三种。平安抄起那本繁体版的三国志坐下来。离饭点还有十分钟。
她闻到米饭的香气。
这一整天只嚼了两块威化。一大早与黑暗比肩,搭了一天的车,找了一下午的人,度过了一个心慌的傍晚。她消耗了太多能量。
排队。
投宿者比想象的多。大多是东亚面孔,只有三两个老外。
麦饭。泡菜萝卜。炒卷心菜。改良版的咖喱土豆。有股怪味野菜汤。有点咸但尚算正宗的酱汤。还提供决明子茶和纯净饮水。
斋饭。至少与中国饭很接近。平安平日惯素食。
那天是大年三十。没有鞭炮。没有酒席。没人娱乐声响。
韩国寺的饭堂不是“禁语”堂,而是“失声”堂。人们要么主动失语。要么被动失声。甚至连吞咽食物的声音都听不到。
持续了好久。直到有人站起来去刷餐盘。
洗手池很矮很窄,蹲下去很辛苦。没有洗洁精。只有粗制皂角。即便反复刷洗,那盘子还是会觉得油腻。
仍旧停电。只有值班室和厨房有光。是寺里自己发的电。其他僧舍要么亮着头灯,要么烛光闪烁。
暗处,有人合掌默念,有人打坐冥想……
后来出家人开始晚课,念经的声音在夜空里越发响亮,齐整。应该不仅仅是韩国寺一家。
等到平安她们躺倒,外面哗然动物的叫声。成群成片。
其他三人相互揣测是什么东西。平安说,据说是狐狸。有人觉得不是。狼?狗?争论不休。
第二日清晨等饭点的时候,人们还在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休。一个香港老太太说可能是雀仔。后来,才弄清楚那声音是猴子们发出来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五)那些以佛的名义(6)
凌晨三点。两场大梦汗醒。
这个时点国内应该吃完饺子,看完晚会,放完烟花,人人躺倒入梦乡了。
她上了趟厕所。透过铁窗缝,看见月亮是掘井的白猿,是是惨笑河流上跳跃的白猿。
仿佛回到四个月前康藏区的然乌,有五个孤独的行者走在只有三百米长的小镇街道,也是这样的月光。
月影移动的黑暗当间,是野狗的眼睛在闪烁。某个叫大禹的最老的男人用他的打火机配合着那些闪烁,一眨一眨。那男人每天清晨至少将《大悲咒》、《般若心经》的佛歌听三遍。
可能没关好水龙头,水滴有频率的滴向厕所下水口深处,在静夜里特别清脆。滴嗒,咚。滴嗒,咚。滴嗒,咚。
如果不是听到有人翻身,怕影响他人睡眠,平安不会再度起来去拧紧水阀。
因为时间仿佛凝滞,而非压抑,想要的氛围刚刚开始:光滑的楼梯扶手,沉滞已久的烛台,还有可能关于僧侣的故事……
主食换成了麦粥与生麦子,其他跟前一晚一样。
两个老外偶尔轻声细语,其他皆面无表情,差不多都是没睡醒的样子,连那些和尚尼姑们也不精神。
比不得他人那么能吃,平安没起过这么早,何况她是常年熬夜兼睡眠不良者。先是五点的锣。她把整个头缩进睡袋,耳鼓里飞窜着僧侣们的早课。然后是六点的锣。那是早饭的钟点。不起来就没得吃,这里连个小卖店都没有。英子的嗓门也跟锣一样。
她自觉所有神经和末梢跟那些麦粒一样粗糙。索性刷盘子去。
韩国寺为所有投宿者免费提供手绘地图,蓝毗尼的,以及过境印度的路线,都标注得工工整整的,而且是英文韩文对照。
平安去值班室也讨了两份,又与老和尚聊了会儿天。他只会一些简单英语,连说带比画还是不成问题。
那和尚过五奔六的样子,据说是副住持级的头头,隔一年回一趟韩国,处理教务和募捐等事宜,顺便探望健在的老父老母以及出道前的妻儿。
当他听说平安是中国人时,笑说对面中华寺的同道经常会过来这边谈法吃斋。
那你们也过去吗。
和尚摇头。
呵呵。看来中国和尚跑来蹭饭的说法未必是流言。却又不肯象韩国棒子抱持继续接纳投宿客的包容。衙门出资就不是出自百姓纳税人的腰包吗。平安这么想。
浓雾紧锁。
英子不肯这么早出去。平安和红她们搭了伴。
在信息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