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尽苦头,在安史之乱中被胡虏弄得家破人亡,这是他们自作自受,活该有此报应。可是他们还死不开窍,还要折腾,把大唐朝搞得奄奄一息,江河日下……
府兵制置,自高宗武后以来曰渐破坏,番役更代,多不按时。由于王室权贵,地主豪强兼并土地田园,农民失掉土地,只有逃亡。兵源逐渐匮乏,年月渐之,逃死者不计,王辅渐寡弱,宿卫之数不给,大唐朝就陷于无兵可遣的可悲窘境。此外由于府兵负担甚重,战时又要自备兵械粮草随主出征,虽服役期间一了本人可免租调,但家人却不能免征徭役,到无法负担时,无不一一逃亡。而那些以士族为首的达官贵人们拿这些府兵横竖不当人,随意驱使,动辄军法威胁,作贱得猪狗不如。便是寻常老百姓炒架互相对骂,也骂这些府兵为侍官,所谓侍官,伺候人的奴仆。又谓贼配军,这可不是说贼人流配去当兵的意思,而是说你这些府兵贱呀,贱得比贼人囚犯都不如,只配去当兵。
没有人当府兵,府兵便废,折冲府无兵可交,唐朝中央自然无兵可调,一旦国家有事,这伙自毁长城的无耻之徒便乱了手脚,病急乱投医,什么昏招都有。自郭子仪一旅雄师振起汾阳,再塑李唐天朝,于是便设置节度使在民间招募勇敢作为兵备。这藩镇一经设置,意味地方长官可以掌管军事。节度使慷国家之概,用本来输送国库的赋税私自招募士兵,这些地方兵当然归节度使节制和调遣。节度使所辖区域连州并县,既有其土地人民,又有其甲兵器械。及至后来,节度使手握重兵,拥兵自重,赋税不交中央,不受朝廷节制,变成强臣压主,形成藩镇与京师分庭抗礼的局面。虽然唐朝中央也有禁卫军,但京师毕竟是繁华之地,士卒训练废弛,久疏战阵,无论是人马数量还是器械装备都不如藩镇那样兵强马壮,形成外重内轻的窘局,唐初那种举关中兵足以制四方的军士优势一去不复返了。自藩镇设置,藩镇长官拥兵自重,成为唐皇朝心腹大患,几代皇帝明知其弊,但改革无门,坐看国事日非,振作乏力,无可奈何。
由是观之,府兵之废,藩镇代之,都是士族权贵们干的好事,若非他们作孽,府兵沿习得以相传,藩镇不兴,**便少,那大唐朝国运自然福泽绵长,何至一乱如厮!”
李抱仁听罢隐遁居士这番头头是道的举证,方止叹服,道:“隐遁居士久历江湖,洞察世情,凡举乱世祸根,俱是穷根探本之论,大醒群迷,我辈闻所未闻,听罢茅塞顿开。方今天下混沌初启,有志之士无不欲求经世奇方拯民水火,而万般经论术著贯串博综,塞街满巷,盈天彻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世上英豪,惑于浮议,难寻正解。居士独创异说,一句喝倒,可谓当头一捧,唤醒大梦。足使庸人野老泌心入耳,村妇顽童点头会意。哀我世人疾苦,怀抱一片冰心,数落王侯,痛斥士族流弊,胸有丘壑,口若悬河,纵横创辟,议论风生。我辈闻之,有所恍悟,获益匪浅。”
松鹤道长唉声叹气道:“这李唐皇朝早便应该察觉这士族门阀余孽遗毒危害社稷百姓,及早设法,革除弊端,为什么总是大乱之后才能大治呢?这些士族造孽却要无辜百姓替他们承受苦难,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隐遁居士摇头苦笑,只能低头猛喝闷酒,人世间有些事情你明知其非,却是无能为力,譬如强权霸道,苛捐杂税,严刑峻法等等,这些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理,却普遍存在。
李抱仁对隐遁居士拱手道:“晚辈有件事请居工费神,请居士替少女取个芳名。”李抱仁说着把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抱置膝上道:“这是小女囡囡,今日难得逢此盛会,遇见居士,也算她福气,居士就替她胡乱取个名字吧。”
徐福也插嘴道:“俺家宝宝,也不曾有个记号,请居士作主与他取个名字,凑成一对,也是佳话。”
隐遁居士拈须笑道:“我看李家小女孩长相可爱,瓜子脸,大眼睛,樱桃小嘴,谁也看得出这是个美人坯子。可惜这个世道混沌,来日时艰,家有美人并非吉兆,如抱玉招摇闹市,惹人眼红嫉妒,是祸非福呀!若藏之深山,混迹泥石之中,却又是暴殄天物,这忧与喜实在难说呢!但漂亮女孩子也是一件宝贝,那些有点权势财富的男人有谁不想抢占几个美貌的娇娃?正所谓一家有女百家求,这件宝货也是叫人甚难处置。但愿此女美如白玉,洁身自好,尽管怀宝迷邦,但求浊世不污,我就与她取个名字,叫李怀玉如何。”
李抱仁拱手致谢道:“李怀玉这名字倒也雅致,乖女过来,多谢居士赐名。”那小女孩懂得什么,只是随她父亲李抱仁搀扶之下,如同傀儡一般舞蹈拜谢,施了个万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