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正式登场了。马连衣首次亮相,从一挑台帘出场开始,无论是唱腔、念白、身段、手势和台步无一不“谭”,而且扮相和做派上还透着一股雅致和帅气。观众顿觉大饱眼福,心中的问号瞬间打消,大呼过瘾,纷纷赞叹“真有老谭的味儿”,简直就是“老谭加蜜”,马连良在上海滩一炮而红了。
接着贴演允文允武的谭派名剧《南阳关》。戏中观众一句一个好,给了马连良极大的鼓舞,而他也特别卯上,回报观众。在演到伍云召辞别夫人,唱完了“眼见得冤仇不能报,爹娘啊,老天爷助我成功劳”一段之后,马连良灵机一动,把《雅观楼》里小生“耍令旗”的一个动作,化用到这里。把令旗从台中向上高高一扔,令旗在半空中划了一道抛物线,飘向下场门,然后急转身奔下场门,稳接令旗,干净、利落地下场。这个“噱头”使得太及时了,非常符合上海观众的欣赏习惯,谁也没想到这个“京朝派”的小老生还能有如此“绝活儿”,台下一下子就炸了窝。马连良这一招因地制宜的即兴发挥,正应了叶师先前的话,确实管用。若在北京可不敢轻易发挥,观众不但不认,还可能落下“洒狗血”(戏班行话,台上卖弄技巧)之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独树一帜(3)
此后,马连良贴演了不少谭派剧目,如《盗宗卷》、《失空斩》、《天雷报》、《打鱼杀家》等。贴一出,满一出,续演一期之后,又续一期,“亦舞台”方面多次挽留。马连良首次上海之行可谓大获成功,满载而归。
上海大红之后,马连良回到北京就身价倍增了。各大班社都争相邀请,从此步入名角儿行列。先与尚小云组“共和班”,年内又与梅兰芳初次合作,在天津堂会上演《游龙戏凤》。在当时“三大贤”领军京剧界的时代,梅兰芳多与余叔岩合演此剧,此次与马连良合作,多有提携之意,马连良对此事总是念念不忘。年底,紫禁城内为溥仪大婚安排了三天堂会,马连良演《借赵云》。当时能入宫演出是件很体面的事,虽然清帝已逊位,但入宫演戏仍好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一场音乐会一样,对参演者在梨园中的地位是一个极大的肯定,不亚于当年的“内廷供奉”。
随着包银的激增,马连良首先想到要改善环境,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舒心的日子。马家从阜成门外檀家道搬出后,曾住过崇文门外南深沟、草厂下六条、大耳胡同等地。购买一处称心的房产,是他多年一直的心愿。父子二人到处看房,父亲马西园也为儿子高兴,心想要是能够住上一所像样的四合院,这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经友人介绍,父子二人来到崇文门外木厂胡同附近的翟家口豆腐巷的一所大宅院。院落坐北朝南,正房五间,南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入二道门后有抄手游廊,梁上彩绘,院内有花草树木、天棚、鱼缸。该院左侧为西跨院后接中院及后院,后院通巾帽胡同,共30余间房,是个相当气派的宅第。父子二人都较满意,卖家说可先买前院,如手中宽裕,可再购中、后两院及西跨院。出门后,马西园突然问了一句“这院门牌是几号?”“豆腐巷七号。”马连良答道。“就是它了!”马西园一锤定音。原来马西园近日偶得一梦,梦中见到一所房子非常满意,门牌号就是“七号”,他认为梦中有吉兆,便决定买下了这所翟家口豆腐巷7号的宅子的前院。后来人言“豆腐巷里出好戏”,就指这里。
搬到新家之后,马连良真正成为了马家的顶梁柱。1923年,上海“亦舞台”又来人了。有了上次在上海的“红底子”,“亦舞台”方面早早地跑在别人前面进京,把马连良约走了。在沪期间,马连良观摩了不少“海派京戏”,从而眼界大开,对戏剧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
在外演出期间,一日接到家中电报,告知“喜得贵子”,马连良大喜,迅速回电,“不日即归,准备满月。”这可是马家的一件大事,马西园老爷子长子早殇,次子春轩在福建演艺期间,不幸患重病,也英年早逝了。这个孙子的出生,就是马家的长门长孙了,哪能不高兴,不大办呀!
得知儿子不日即将演出期满,马西园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准备给大孙子办一回体面的满月席。就在亲朋好友们纷纷收到马家的“满月帖子”的时候,不幸发生了。这个孩子突然夭折了。家人想,如果将此不幸的消息告知正在外地演出的马连良,他肯定受不了这意外的打击。如果再影响了演出,前途都成问题了,这时已经距马连良的归期不远了。除了马连良那边,亲友这边也必须考虑如何交代,于是有人出了一个“一举三得”的主意。此时马西园二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