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页)
亲。那么归根结底,这是曹寅分内的事,只能由曹寅自己掏钱,李煦出力办理了。
这段公案,读者可参考第16问芳官唱的小曲。“俺女临嫁,舅卖穷,拼老栋,想修宅,差儿先已笼黄钻,见要修宅,令哑填。”即可了解曹寅为什么做出别人风光,他出憨钱的傻事。事后我们知道,一向知足多谋的曹寅,一生悔恨之根源,全在这件事上。他在穷困之时,想到自己当初为这个“累及爹娘”的“灾星”女子耗费家财,是多么失算,多么愚蠢,难怪他对曹顒杀害香玉表示默许。由此看来,香玉的贪婪与轻浮固然可恨,曹寅为图“老牛吃嫩草”落得晚景凄凉,诚然可叹,然则咎由自取,也不值得同情。枝蔓此事,权当警醒世人。
大观园在哪里?人们不必作无谓的争论了,在苏州去找就行了,苏州园林,名闻天下,只过去二百多年,是找得到的,无须浪费国力,遍地大兴土木重建,如果你确实有烧不完的钱,我不反对在你自家的屋后再建一个大观园,不过,“大观园”原是“大棺园”,不见得吉利。从各地一味跟风建造大观园这件事看,国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对《红楼梦》的无知,略见一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8问:尤二姐真的吞金而亡吗?
《红楼梦》中尤二姐的故事,人们讨论最多的,并非故事本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是这个故事带来的一系列疑窦,首先,尤二姐从六十三回出场,到六十九回死去,她来的突兀,死得离奇,故事紧凑、完整,但作者对她的死因却避重就轻,一笔带过。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是想表现凤姐之毒?还是尤二姐之淫?贾琏之喜新厌旧?还是胡太医之庸呢?好像都不是。尤二姐是因为没有顺利生下儿子而绝望自杀吗?如果从故事的悲剧意味推究,于情于理,都不太可能,王熙凤也没有生下一个男孩,她为什么没有自杀?偌大一个贾府,没有生育的女人多的是,为什么偏偏要求尤二姐付出生命代承担“无后”之责呢?
金钏投井,贾府风声鹤唳,尤二姐吞金而亡却不闻贾府半点闲言碎语。凤姐大兴土木装修房子要接尤二姐进府,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她却置若罔闻。凤姐手下人这么多,怎会密不透风?贾琏有染于尤氏众所周知,天下女人多得是,为何偏要找尤氏的妹妹传宗接代?,而且事先已知道她与贾珍父子有奸情。他竟然不嫌腥臭,染指其中,且由贾母象挑牲口一样看尤二姐的“前爪”。一向看重家规的老太太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宽容,令人不可思议。凤姐再毒,当不至于公开在在大观园借刀杀人,何况二姐还是尤氏之妹…。
综合所有悬疑,令人感觉尤二姐的故事未免写得太戏剧化,太突兀,太不合情理,细节不能推敲,与全书不协调,似乎是作者蛇足之笔。
这是迄今为止,读者乃至红学研究家们对尤二姐“吞金自杀”事件的普遍认识,显然,此类看法是错误的。与《红楼梦》其它章节一样,若一味脱离本事、孤立地从故事层面阅读《红楼梦》,永远只能读懂一半,而另一半,必须结合对本事的发掘才能大彻大悟。读这部书一定要坚信两点:一是书无闲笔,事事有本,二是“怀金悼玉”,乃作者永恒不变的主题。尤二姐的故事,仍然是写竺香玉。作者通过对她改名换姓,暗写这个女子堕胎不久,被曹顒杀害的经过。乃作者将家史连凿成篇的故事,是“晴雯撕扇”的续写。
先来看作者取名所暗示的生活原型。“尤二姐”=“又二姐”=“双姐”=“霜姐”=“雨香姐”=“香玉姐”。尤三姐当着贾琏诅咒发誓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将“尤”拆开,上部正是半个“玉”字,下面是“儿”。也就是说,“尤”字隐含“玉儿”二字,这是曹寅对竺香玉的昵称。尤二姐原型是竺香玉,前后关合无缝隙。
再看两个关系人物。“张华”=“哗章”=“哗文”=“哄戏”=“弘皙”。尤二姐的丫环善姐:“善”谐“算”,“演算”之意,“演”谐“寅”。善姐原型即曹寅。作者变换“马甲”,以其贴身丫环身份,隐藏在原型人物原型背后。
再看相关文字符码里所隐藏的秘密。尤二姐惊醒,却是一梦。等贾琏来看时,因无人在侧,便泣说:“我这病便不能好了。我来了半年,腹中也有身孕,但不能预知男女。倘天见怜,生了下来还可,若不然,我这命就不保,何况于他。”贾琏亦泣说:“你只放心,我请明人【人月人日】来医治。”于是出去即刻请医生。
“人日”指每年的正月初七,传说这一天占卜人的凶吉,天晴则吉,阴雨则凶。贾琏说“我请明人来医治”,透露他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