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页)
第17问:大观园到底在哪里?
《红楼梦》的大观园究竟指哪里?一万个读者,必有一千个答案。一如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大观园“南北之争”从来就未停息过。京派认为在北京,宁派却不依,认为非南京莫属,京派认为书中“神京”就是盛京,盛就是北京。理由是大观园家家户户设有炕,而且人物语言带京腔。不指北京才怪。宁派举证更具说服力:潇湘馆周围是一片翠竹林,“凤尾声声,龙吟细细”代表的是江南文化。大观园应该在南京才对。两派争执未平,上海“一言不发”,却先下手为强,据说已拟耗巨资筹建上海大观园了。
大观园无聊的归属之争,之所以这般火热,当然是看准了它的旅游开发价值,与当今网传的韩国人争李白故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韩国人却申明:“我们从未说过李白故里属韩国”。人家聪明得很,不愿为这几千年前一个诗人的窝棚劳民伤财。可中国人岂能不顾乡情,数典忘祖?周汝昌为什么坚信大观园在北京?他自己是天津人,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岂能让大观园远离北京,被人家夺走?所以他干脆说:大观园就是恭王府,理由是:恭王的一个妃子喜欢看《红楼梦》。如此言之凿凿,估计那位妃子所看的《红楼梦》,或许是周老借给她看的。
不扯远了。秦人写这篇文字,初衷是为这些人的争执作个了断。大观园的原型系指李煦苏州织造府。书中多处暗示过。先看作者起名之动机。“大观园”谐音“大棺园”,指曹李两大家族(荣府)和帝王家族(宁府)所有家口,如在一口大棺材内,死期将近,同埋同葬,谁也别想侥幸逃脱。“观”:“又见”也,证明是作者熟悉的地方,彼时刚来到此,黛玉和宝钗先后进入大观园,系指二人“春放”后逃到李煦府暂住,请看第三回:
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栋郎】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伴舅弟】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伴舅弟】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甲戌侧批:写黛玉心到眼到,伧夫【藏(寅)虎】但云为贾府叙【煦】坐位,岂不可笑?因见挨炕一溜三张【“张三李四”,谐“李氏”】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伴舅弟】。这段话隐含曹寅藏到李家,这家主人和他是郎舅关系。
这段话脂批一色都是“半旧的”,似乎在提醒读者,将这三字拆字祥解。就是“李煦”二字。“旧的”二字拆开,是“一日白勺”四字,再“白”字一半是“口”,“口”取代“勺”字里的点,即“句”,如将“一”字看做“四点水”连写(草书),与“日”、“句”二字正好组合成“煦”字,再看那一溜三张半旧的“椅子”,不正是“李”字吗?再看下文: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接栋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丈娘】准了,三里半大【山里伴大】,可以盖造省亲【圣亲】别院了。庚辰侧批:园基【原继】乃一部之主,必当如此写清。【】里的字眼,点明李煦身世,“丈娘”喻曹寅丈母娘文氏(非实指),就是书中李嬷嬷,她是文忠公之嬷【文中公子(乳)母】,“公子”指“茜纱公子宝玉。“山”指山东,李煦祖籍山东。“圣亲”:与皇帝有姻亲关系。“原继”指李煦父李士桢原姓姜,过继李姓人家改姓李。无论黛玉初进大观园,还是元春省亲所描述的大观园,都透露出大观园是李府的特征信息。
关于大观园的建造,书中有一句关键的话,泄露了它的主人和设计建造者。“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甲戌侧批:妙号,随事生名。】者,一一筹画起造。”“老明公号”谐音【劳民供耗】,意思为:修建大观园是别人出钱。谁出的呢?“老”取自成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暗指“曹”,拆“明”为“日月”,亦暗指“日曰”曹。“三子野”谐音“删子野”,“子”和“予”象形,“野”删掉“予”是“里”字,“里”谐“李”,指李煦,这句话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大观园是曹寅出钱,李煦修建。
有人会问,曹寅出钱让李煦修建大观园,岂不傻吗?这个纠结,涉及到为什么要改造这个园子的问题了。大家知道,当时贾府大张旗鼓改造大观园,是为了元春省亲,而“元妃省亲”谐音【原非亲生】,“凤藻宫”实指【红诏宫】,一言以蔽之,元春省亲实际写的是竺香玉进宫后“回门”的场面。香玉先是作为曹寅的养女寄养在李家的,后来以掉包计改姓李入宫,这件事一直瞒着康熙,故省亲之时,只能将假就假,绝对不能让香玉到曹家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