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到是“神仙一流人品”。
其二,“甄士隐”一日在梦中见到“一僧一道”,将“蠢物”石头夹带于“一干风流冤家”中,去“造劫历世”,亲见了“通灵宝玉”,并随同僧道来到“太虚幻境”大门口,眼见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玄妙对联。
其三,“甄士隐”慧眼识人,听到隔壁居住的穷儒生高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看出“贾雨村”“抱负不浅”,“必非久居人下者”,慷慨资助“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贾雨村”得此资助,不言感谢,并不顾“黄道黑道”,匆忙进京赶考去了。“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升了本府知府”。他虽然“才干优长”,但“有些贪酷之弊”,被上司所参,皇帝“即批革职”。
其四,“甄士隐”有一极为钟爱的女儿“英莲”,元宵节期间,由家人“霍启”抱了去看“社火灯花”,不慎被拐子拐走。失女后夫妻二人“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其五,甄家的隔壁是“葫芦庙”,这年“三月十五”,“庙中炸供”,不小心失火,“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地延烧,把甄家“烧成了一片瓦砾场”。
其六,家中被烧毁后,“甄士隐”夫妇只好先到“田庄”安身,“田庄”上又“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便又携带“妻子和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岳丈“封肃”和家人见他“狼狈”不堪,对女婿一家并未善待,使他陷于“贫病交攻”的境地,“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其七,身心俱受到严重创伤的“甄士隐”,一日“散心”时偶遇“跛足道人”,听到“道人”所唱的《好了歌》,产生强烈共鸣,“心中早已彻悟”,因而和了一首《好了歌解》,“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其八,甄家的丫鬟“娇杏”,当年与“贾雨村”有“回顾”一笑的缘分,“贾雨村”当官后,将她收为“二房”,生下一子。“贾雨村”“嫡妻染疾下世”后,“便将她扶侧做正室夫人了”。
其九,“贾雨村”得林如海修书推荐,被朝廷“起复旧员”,“轻轻地谋得”“补授应天府”要职。在任上见到了现充衙役“门子”的昔日“葫芦庙”小沙弥,得以掌握了“四大家族”“护官符”。
其十,“拐子”将“甄英莲”卖给了一个“小乡绅之子”“冯渊”,又另卖给“金陵一霸”、“四大家族”之一的薛蟠。争夺英莲时薛蟠打死了“冯渊”,“贾雨村”在明知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的情况下,恩将仇报,滥判了“葫芦案”,向“四大家族”买好。
以上情节,明显游离于《红楼梦》主要情节之外,构成了一组相对独立的故事。这些故事既以“甄士隐”命名,应是“风月鉴”反面的故事,是作者刻意“隐去”的“真事”。考证出这些“真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红楼梦》的真故事就露出本来面目了,《红楼梦》的真实原始作者也就昭然若揭了。
二、“甄士隐”故事,是洪昇初创《红楼梦》时隐去的自己悲剧人生:
其一,《红楼梦》中的“甄士隐”,原型就是洪昇自己,洪昇的人生经历,同“甄士隐”完全吻合。对书中“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等地名无须过于认真,因作者早已交代“地域邦国失落无考”,只认定“甄士隐”乃江南某地人氏即可。洪昇祖籍“花柳繁华”的杭州,洪家在当地的确是一个历史悠久、“诗礼簪缨”的“望族”,在宋、明两代十分显赫,至清初虽然“赫赫扬扬、已历百年”但已处于“末世”。顺治二年清兵下江南的兵荒马乱时,母亲黄氏在逃难途中,在杭州郊外一个姓“费”的农妇家中生下了洪昇。《红楼梦》书中写“甄士隐”名“费”,正是洪昇隐写自己的明证。洪昇的前半生,确实“不以功名为念”,家庭生活优裕文雅,整日吟诗作曲,饮酒优游,“耽搁花笺彩纸”,过的确实是神仙般的生活。
《红楼梦》系统——甄士隐、贾雨村的故事(2)
其二,洪昇的中年多灾多难,大的灾难约有三次:一是“天伦之变”,由于家人的挑唆,洪昇不容于父母,婚后不久,就按着“古孝子”“大杖则走”的原则,携妻女和“两个”婢女逃离了家庭。先是寄居武康的“田庄”上,由于“水旱不收,鼠盗蜂起”,生活不下去,只好又辗转流离,寄居京师。当时他的外祖父黄几正在京师为官,洪昇夫妇当然是投奔了“岳家”。洪昇居京期间,生活困顿不堪,想必“岳家”对这个落魄的女婿的照顾并不十分热心。二是父亲洪起蛟由于受“三藩之乱”的牵连,被发配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