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能!还是应该相信我们的战士,他们会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的,问题是我们的各级干部能不能向战士们讲清道理,能不能让我们的战士信服。
他们带着这些新情况、新思考又一次来到一个个登陆部队的连队,同战士们促膝谈心。张爱萍等“前指”高级指挥员们介绍了新的兵役制规定,也谈到这次战斗的重要,还讲到留下来的危险……
有一名姓孙的老战士,江苏省赣榆县人,入伍前扛过长活,土改时分到了房子和土地,没有来得及成家就参了军。他性格开朗,作战勇敢,干活卖力,乐于助人,就是没有什么文化。同他一起当兵的,如今大多是连级干部了,他还是个班长,一聊起来就说:“我天生是一块干活吃苦的料,架起机枪向敌人扫射,痛快;干重活儿流大汗,舒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有不测风云(2)
有一名姓滕的老战士,江苏省铜山县人,抗战初期被国民党军队招募去当兵,抗战胜利后退伍,由于生活无着,解放战争初期又顶替别人的名额到国民党部队当兵,得了一点钱养活父母。这两次当兵后不久,就在一次战斗中被我军解放了。他寡言少语,待人诚恳,心地善良,整天只知道干活,行军时见到哪个同志走不动了,就一声不吭地过去将背包拿下来,放到自己的炊具担子上;哪个同志病了,也总要千方百计做一碗可口些的病号饭。如今年过40还是个光棍。
还有一名姓苏的老战士,广西桂林人。原来曾经在家乡小镇上一家餐馆里做过厨师,后到国民党桂系军队里当兵。解放战争初期在一次战斗中被我军解放。据说他会做很多菜,能讲出粤菜中名菜的种种花样。可惜战争年代他的手艺没有施展的机会,只能在做红烧肉和家常菜上下些功夫……
张爱萍与之最早谈心的几名个老兵,态度居然出奇一致地坚定不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翻身解放的家,为了解放沿海岛屿那许多没有翻身、仍在受苦受难的家庭,我们坚决留队打好仗,不彻底解放沿海岛屿不回家!
张爱萍还听说,有的老战士为了能赶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心中就像有一只小兔在不时地踢腾,搅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们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决心之强,大有灭此朝食之势。
一听说有仗打,许多已经被批准转业、复员的干部、战士,都纷纷要求领导收回成命,决心继续留队“打好最后一仗!”
当时的条令规定,战士只准留光头。这些老兵便把已经留了3个月的长头发剃掉,以示非参战不可的决心。
也有些战士在参加动员、学习后,检讨了随着全国解放、和平时期来到、军地收入拉大,自己曾经产生过的“见好就收,趁年轻力壮到地方谋个实惠差事”的“撤退”念头。此刻,当他们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战斗足迹,想起人民子弟兵应当担负的重要使命,想起各级领导对自己光荣历史的肯定和对自己本人的信任,禁不住纷纷对自己头脑中闪过的这些念头进行自责。他们感到自己已经离不开军队和战场,如果没有一个活生生的战场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真是白穿了这一身军装!他们打心眼儿里把军旅生涯当成生命与事业,当成难以自己割舍的伴侣。
某大队的大队长卢辉当时家中正遇不幸:第一个儿子夭折,妻子在医院生命垂危……他心如刀绞,恨不能立刻飞到亲人身边。但年仅28岁的卢辉更懂得对军人来说,枪声就是命令,任何其他事情都只能打完仗再说。他劝阻住正要找领导为自己请假的大队政委,提笔给妻子写信,用文字给远在后方的亲人以安慰……
哦,多么好的战士、多么好的同志啊!张爱萍由衷地称赞。
寒风凛冽,雪花飘飘。东南沿海前线的指挥员和许多官兵们在宁波的“天主教堂”里度过了1955年的元旦。
元月2日,在宁波市的一个大礼堂内,召开了陆、海、空三军干部和战士骨干思想动员大会。
那天,会场布置得庄严绚丽,鲜艳的红旗和初升的太阳交相辉映,一片红霞中闪着金光。许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指战员都在胸前挂出自己心爱的勋章、奖章与纪念章,许多连队都把在战争中所获得的荣誉锦旗扛进会场,仿佛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 。。
天有不测风云(3)
会场四面,临时竖立起来的几十块门板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标语和栩栩如生的各种姿势的英雄画像。
张爱萍把几名战士请上了主席台,请他们讲了自己的认识和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