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那还算是仁义的军队吗?”等楚军全部渡过了泓水,还没有部署好,公孙固又劝说:“乘机攻之!”宋襄公又摇摇头,说:“不行。”还责备说,你太不讲道义了!
一直等到楚军完全部署好了,宋军才发起攻击。结果,讲“仁义”的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宋襄公的大腿也中了一箭,血流不止。他的侍从和卫队全部战死。事后,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不知兵,不会打仗,不听忠言招致惨败。谁知,宋襄公还不服气,还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说:“讲仁义道德的人,不忍创伤敌人,不俘虏白发苍苍的老人。自古用兵就讲究不去进攻处在狭窄艰危地方的敌人,我虽是亡商后代,也不能去攻击还没有摆开阵势的楚军!”公孙固反驳说:“主公你太不懂得战争了。强大的楚军处于不利地形,又没有摆好阵势,这是老天爷在帮助我们,如乘此发起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肯定会取胜。对敌人哪能分老幼,应一律杀之,怎能不去打击受伤和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敌人呢?如果这样打仗,今后我们该怎样教育将士,激励他们去勇敢杀敌呢?”宋襄公听着听着,渐渐开始明白自己错了,他手捂着还在流血的大腿,后悔莫及。公孙固继续说:“用兵作战,在于趋利避害,敲鼓击金,在于激励士气。因此,用兵打仗应该抓住有利战机,迫敌于不利地势,聚而歼之。” 第二年夏天,宋襄公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作战篇(2)
宋襄公骄傲轻敌,虚妄自大,贻误战机,招致惨败,铸成了战争史上的笑话。毛泽东称之是“蠢猪式的仁义”!
济西之战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将王位让给燕相子之。公元前315年燕太子平与子之争夺王位,发生内乱。第二年,齐宣王趁机发兵攻打燕国。齐军只用短短50天时间就占领了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杀死了子之。齐军入城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燕人把他们恨透了,不断骚扰和打击敌人,不久,齐国被迫撤军。
公元前311年,燕太子平作了国君,人称燕昭王。燕昭王年轻有作为,决心报仇雪恨、重建家园。他实行改革政治的方针,罗致人才、礼贤下士,积极备战。这时,有一个名叫郭槐的人,是文武全才,受到燕昭王的器重。昭王为他专门修筑了豪华的宫殿,亲自拜他为师。这个消息传开后,很多有才能的人纷纷投奔燕国。像邹衍、乐毅等人争先恐后地来到燕国,都受到了重用。燕国在燕昭王的悉心治理下,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和休养生息,逐渐强盛起来。特别是燕军的全体将士都愿意听从燕昭王的调遣,为了报仇雪恨决心与齐军拼个高低。
正当燕国逐渐强盛之时,齐国在暴君齐泯王的统治下,越来越腐败。齐泯王残杀成性、愚弄百姓,大失人心。他还经常发动侵略战争,先后灭掉了邻近的宋国,南侵楚国,西征韩、赵、魏等国,搞得四邻不安、内政混乱,非常孤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审时度势认为伐齐的机会到了,便任命军事家乐毅为统帅,率领燕军与秦、赵、魏、韩四国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向齐国进击,发动了###齐国的大规模战争。齐军仓促应战,十分被动。有人对齐泯王说:“咱们的军队打不赢了!”齐泯王听了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对齐军统帅触子说:“你如果打不赢,小心你的脑袋搬家!我杀了你,还要挖你的祖坟!”触子无故受到这样的侮辱,非常恼火,他干脆不指挥齐军打仗了。士兵听说统帅受辱,个个愤愤不平,军心很快瓦解。结果,燕、齐济西(今山东省荏平、聊城一带)一仗,燕军大获全胜,齐军伤亡惨重。
攻克济西,燕军在乐毅指挥下继续横扫齐都临淄。乐毅率军攻克临淄后,申明军纪,禁止抢掠;废除了齐泯王镇压人民的残暴法令,取得齐民的欢迎。然后,他趁势分兵五路略定齐地:“遣左军渡胶东、东莱(今山东省掖县);前军循泰山以东至海,略瑯琊(今山东省莒县、胶南);右军循河(黄河)、济(济水)、屯阿(今山东省阳谷东北)、鄄(今山东省鄄城),以连魏师;后军傍北海(今山东省临淄东北沿海一带),以抚千乘(今山东省博兴西);中军踞临淄而镇齐都”。由于燕军在政治、军事上都采取了正确措施,所以,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取了齐国70余城的巨大胜利。但是,燕军在围攻莒和即墨(今山东省平度东南)两城时,遭到齐国一些贵族的顽强抵抗,一年未攻下。尽管乐毅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令燕军撤到离城九里的地方扎营;凡城内居民出来,一律放行,有困难加以赈济,以安抚民心。但是,几年后,燕军仍未攻下这两座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