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难度大无比。
就在这个时候,拉纤跳将出来,说随便哪块没人要的地,给他都可以。赵一的随便,不是没有需要,实在不太愿意为利益同乡里乡亲争来争去撕破脸皮。
村边一块三亩七分人见人嫌,避之唯恐不及的河滩地就此划归拉纤,打包加上另一块面积较小位置较好成色也算不错的田地。
任何事情需要有个入口,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拉纤的榜样,分地的大幕一旦成功开启,后续的进展相对比较顺利。
问题还不止于此。
就在拉纤那人矮一截的河滩地到手不久,连分地的老许他们还没来得及撤走,天降暴雨。
据说,属于前所未有持续量大的那种。一时间,村子里是水天水地汪洋一片。暴雨,整体上对农业可以构成灾难,但是,仍然网开一面的,居然只是之于拉纤。
他那三亩七分地低,四周高出一头稻田都开出缺口,要往低地排水,也是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想不到,就此成了大量鱼儿逆水嬉戏的好去处。拉纤一看是个机会,在地的另一头用竹帘一围,大批鱼儿就此成了瓮中之鳖,早已是有来无回。
收获极大。有人估算一下,就是三亩七分好地一年的收成也难以与拉纤此次捕鱼相比。拉纤不是贪心之人,他挨家挨户上门送鱼,包括老许。总是有点分享夜草之肥的意思。
对此,老许很感动,从拉纤分地到分鱼的系列举动。老许在稍后的分地总结表彰大会上,高度肯定了拉纤。甚至还扯到人心,扯到了千年之前塞翁失马的故事。意思是,这人总要把起点垫高点,把目光放远些,有时吃亏几乎可以等同于占便宜,以拉纤低地大水之际获鱼为例。
同时,老许建议拉纤趁势而上,将三亩七分的低地改造成鱼塘。他在会上高调宣布,已经同市农科院院长的好朋友联系,对方承诺派专家前来扶持拉纤。甚至争取点资金包括设备也并非没有一点可能的。
这就把那些当初斤斤计较而没能类似拉纤慧眼识珠,与低地失之交臂的很多村里人后悔成肠子全面泛青。
一来二去,拉纤就成了老许的朋友。且不管老许的职位变化多快,多高。
下一步的进展是拉纤在农科院专家精心扶持下,水产养殖突飞猛进。还是在老许的建议下,乘势拉长了产业链条,从养殖延伸至无公害果蔬等的种植领域。
现在,无论是搞产业还是流通的有些人脑筋好,点子也多。例如给鱼虾喂点激素、避孕药之类的,不仅饲养对象成长迅速而且外体光鲜。当然,一旦事情败露,后果有点严重。早前有某个鱼类品种在上海市场年度销售十多个亿,据说也就是在某个环节存在类似问题,偌大一个市场一夜之间说没就没了。
就是针对类似的恐慌消费心理,拉纤首先扯起无公害和绿色农副产品旗号,特别能够引起市场响应和消费者的青睐,业务呈现稳步进展的良好局面。
第六章 拉纤盖新房不炒房(32)
每年,拉纤都惦记我这个邻居兼老同学的双料朋友。夏季桃梨上市,秋季新米登场,逢年过节新鲜蔬菜及其水产什么的,转好几辆车,不惜几十里地,往市区我的处所运送。
拉纤有钱,最低限度可以打个车什么的。但他不干,喜欢这样折腾。说当作体验,可以体会钱袋子不扎实的昔日光景。
这天,拉纤又来了,是秋天新米上市的季节。我们俩人还是老习惯,一起小酌,喝酒聊天。
拉纤小心谨慎地询问,这些年积攒了点钱,有人劝他投资靠近老街开发区那里的商铺。说还可以负责包租,进帐不错。但是,他非常不托底,请我帮着拿个主意。
商铺每间一百五六十平米,上下两层,每平米均价一万六七,总价二百五六十万样子。他有点心动,包括他的老婆。想趁现在手上有点闲钱,买上两套。据说,就是这个价码也紧俏得很。拉纤强调,那还是一个农副产品的长期需求客户,内部渠道才保留的。
咱不怕,现金为王。我说。
也是。我只是担心,买下了派什么用场。有人劝说,上面可以住,铺面出租,按现在的市价七八十平米的铺面每年租金可以十多万。你知道,住在开发区那边,闲来无事我会感到相当冷清的。拉纤有点担心。
这仍只是问题的一面。其实,你买这房子主要不光是为了出租或是居住,而是固定资产本身的升值预期。我给拉纤分析,眼下看,你讲的那个地段的商铺一万六七的价格确实不算高,从长期意义上,这价格肯定有得涨。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