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新区农村工作政策的转变》(《二十八年间——从师政委到总书记》第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228页。)
根据党中央和邓小平的指示,1948年3月12日,鄂豫区党委明确宣布停止土改过火的做法,并到处张贴布告,保护厂主、店主照常营业,对被侵犯的中农户,赔礼道歉,退回错分的土地财物。接着又宣布对没有反攻倒算的地主保障安全,使他们安心生产。实行主、佃都同意的减租减息政策,清理超征和群众错分而又无法退赔的工商财物。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仅新县即退赔六七万块银元。这样做,很快减少了对共产党有对立情绪的人,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一些土绅也开始和共产党合作。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土改”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同时也为党中央的政策制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土地改革等各方面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激战张家店(1)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远在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极为关注,对大别山的险恶环境,毛泽东也是有顾虑的。刘邓大军刚进入大别山时,毛泽东就致电刘邓:“在目前几个星期内,必须避免打大仗,专打分散薄弱之敌,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无后方外线行动,养精蓄锐,又在有利于我之敌情、地形条件下,方可考虑打大仗。”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87页。
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区的英山县城开进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刘邓大军必须得打几场像样的大仗。大别山的群众之所以不敢公开接触解放军,他们最大的疑虑就是解放军能否立足生根。随着国民党军源源不断向大别山开来,他们的疑虑也越来越重。解放军到处宣传决不再走,要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说归说,做归做,群众不亲眼看到解放军打几场大仗,打击一下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他们是不会相信的。另外,为鼓舞部队士气,也有必要打几仗。冷的冬,热的雪——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
这个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当年还是六纵十六旅四十七团机枪连战士的赵魁华回忆说:
在大别山转了一个来月,战士们的牢骚很大,主要是没仗打。那时大家最盼打仗,打了仗,一是能有支好枪,把自己的枪扔掉,换上一支好枪,所以打了仗后,有时是清一色的三八大盖,有时是清一色的美国卡宾枪,就看对方国民党军是什么装备了。二是打了仗,就有了充足的子弹。三是能找个雨伞、雨衣之类的东西。营以上干部主要是弄匹好马,一个得力的警卫员,一支好手枪。团以上干部的三大件是卡宾枪、小撸子(手枪)、好马。战士们盼打仗,还有一点,就是不打仗,没钱没烟抽。打完仗,打扫战场,虽说缴获归公,要组织点验,查谁私藏了金戒指、钢洋,但多少也能留一点,最主要的是有烟抽了。其实打起仗来,开小差的倒不多,不打仗了,开小差的倒多了,主要是北方人,没穿的,吃饭也是有一顿吃一顿,没了就饿着,一点保障也没有,整天也不打仗,群众又躲着我们。战士们怪话很多,打仗死了就算了,就怕在这不死不活地耗着。
打几个大胜仗
但一开始的三个仗都没有打好。
1947年9月7日鲁道源率领国民党军整五十八师进至商城以北,刘邓立即做出部署,准备歼灭整五十八师。二纵主攻,一纵一旅扼守经扶、泼陂河大道,阻击敌四十八师增援。当天,二纵在商城以北河凤桥与敌五十八师交火。五十八师立即收缩于观音山、黄山头等制高点,固守待援。刘邓大军一直在晋冀鲁豫平原上作战,没有打过山地战,只管猛冲,不但没有打下来,而且伤亡较大,二纵六旅副政委彭学桂也牺牲了。一纵一旅在经扶至商城的公路上阻击敌四十八师,也遭受了极大困难。
一纵一旅经过艰苦奋战,仍旧没有顶住敌四十八师的进攻。9日,敌四十八师先头部队与五十八师会合。刘邓见战机已失,下令撤退。9月11日,毛泽东电告刘邓:“目前几个月内,你们作战似应避开桂系主力七师、四十八师,集中主力歼灭中央系及滇军。因七师较强,不易俘缴,四十八师情况不明,似和七师相差不远,而中央系各部及滇军五十八师则在运动中,易于歼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91—92页。
正如毛泽东这个电报中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