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天祐二年(905)六月,朱全忠在亲信李振和朝廷宰相柳璨的鼓动下,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河,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李振多年参加进士科考试总是不中,对裴枢等人怀有切肤之痛。他对朱全忠道:“这些人常自谓清流,现在投入黄河,就变成浊流了。”朱全忠大笑,这实际上扫除了他篡位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十二月,朱全忠借故处死了枢密使蒋玄晖,又将哀帝母后何氏杀死,并废黜为庶人。不久,宰相柳璨被贬赐死,其弟兄也被全部处死。太常卿张廷范被五马分尸,其同伙也被除名赐死者。朱全忠已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了。
天祐四年(907)三月,经过一番假意的推辞,时为天下兵马元帅、梁王的朱全忠接受了哀帝的“禅位”。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了。
哀帝先被降为济阴王,迁往开封以北的曹州(今山东菏泽)。由于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天祐正朔,不承认朱全忠的梁朝,朱全忠担心各地军阀的拥立会使废帝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于天祐五年(908)二月二十一日将年仅17岁的哀帝鸩杀。朱全忠为他加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定陶乡(今山东定陶县)。
虚待斋曰
唐朝这三位末代皇帝,个人都没有多大写头,但唐朝的灭亡还是令我们感叹当时人民的苦难和文明的衰落。长安作为中国的七朝古都,先后有2038年之久的辉煌,受到朱温最惨重的一次破坏,从此丧失了首都的资格。中国文明的重心也离开泾渭平原,移向华北平原,之后再从黄河流域移向长江流域。
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的政治军事体制。节度使权力太大,不仅统兵,还掌握当地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控制当地的税收,这为他们招兵买马犯上作乱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是明证。这个问题直到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才解决,他将政军分开,将带兵权和指挥权分开,同时降低军人地位,频繁调动将领岗位……从此避免了军人政变叛乱的可能。但这些都是后话,留到以后再说吧。
后梁末帝朱友贞:一代乱伦的王朝
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灭亡时已是979年。五代是中原的五个王朝,先后与之并存的十国除北汉外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它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但因为中国史书一般以汉族为中心,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常常忽略。
朱温虽然灭唐称帝,但地盘并没有扩大。而昔日的对手却纷纷以讨贼兴复唐朝为口号,联合起来对付他。晋王李克用是反对他的核心力量,岐王李茂贞也以唐朝的忠臣面目出现,号召讨伐朱温。蜀王王建干脆在成都称帝,公开自立。吴王杨行密死后,其子杨渥不肯归附,仍以唐朝为正宗。所谓五代十国,只不过把藩镇的招牌改上一改,节度使改称帝王,战区改称帝国、王国。有些政权并不适用严格的国家意义,如南汉、荆南、楚、吴越,往往维持着藩镇的外貌,在表面上臣属于中原的五代政府。尤其是荆南,它为了得到赏赐,几乎向每一个邻邦称臣,各国都唤它的国王高从诲为“高赖子”。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的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长年战争征赋不断,所以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呜呼”开头,这并不是他装腔作势,不说其他,“凌迟”(即千刀万剐)这种残酷刑罚就是在五代出现的。
儿子杀老子,弟弟杀哥哥
在中原,朱温与李克用互为主要对手,李克用为报昔日之仇,屡次与后梁血战不止。李克用是沙陀族的首领,原为唐朝的雁门节度使,黄巢占领长安后,他率军勤王,被唐僖宗封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当年追击黄巢,因为粮尽而退兵,回军途中经过汴州,便入城休息,只带了随从亲兵300人。当时的汴州节度使朱温大摆筵席,招待李克用及其官属。李克用从来瞧不起流寇出身的朱温,酒醉后说了一些侮辱朱温的话。朱温怀恨在心,在夜里派兵围住李克用留宿的上源驿。李克用的手下一面拼死抵抗,一面用水泼醒醉酒的李克用。李克用率几名亲兵突围逃回军中,其他人被朱温杀得干干净净。李克用上疏唐僖宗评理,无兵无权的皇帝拿朱温也没有办法,只能下诏为他们和解。从此李克用和朱温成了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