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杀曹操的权力,可是既然军纪废弛,那就不能只对弱者课以军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算个什么东西呢?都是和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呀,你就舍得让他们以身赴死?于禁双手沾满弟兄们的鲜血,吆喝着数百个提心吊胆的弟兄:“跟上,跟上,精神一点,快见到曹公了!”
说曹操,曹操到。曹操就在前面,于禁整理一下军纪,命令鼓手使劲敲鼓。士兵们吓坏了,胆战心惊地问:“我们要打回去送死?”于禁摆摆手,不耐烦地说:“你懂个屁!”鸣金收兵,击鼓进军,是古代战争礼仪。于禁当时“且战且引”,“引”在这里就是“退”的意思。读《三国志》,读到此处,很少有人能明白于禁退兵为什么还要鸣鼓?
曹操当时正在为曹昂默哀,听到外面鼓声震天动地想起来,出去一看,是于禁带领着整齐的队伍大踏步走来。曹操精神为之一振。退兵却要击鼓,原来于禁是在向曹操邀功请赏,一路上踏着弟兄们的鲜血前进,原来就是为了能在曹操面前击鼓,亮出自己,秀出自我,这才是于禁的初衷。当时于禁是一个下级军官,和士兵们感情还深一点,尚且如此对待士卒,后来他官至左将军,对士卒的那最后一点怜恤也就没了,有可能会为了士卒们的生命,毁掉自己的一切,而去投降关羽吗?
宛之战,曹操提起笔,要起草委任状,他想:不提拔于禁这样的英雄,以后谁还会给我卖命?曹操的话就是最高指示,曹操说于禁是英雄,曹魏一方就纷纷传说于禁是一个大英雄。就在曹操打算火线提拔于禁的时候,有人闯进营帐,气呼呼地说:“于禁这小子欺负人,千刀万剐也不解恨!”
是谁让你们裸奔———
来告于禁黑状的人,是青州军的人。曹操白了来人一眼,不满地说:“又闯祸了?”
早先曹操收降的黄巾军余众,是曹操早期的家底,由心腹夏侯惇率领。青州军由流氓无产者组成,是一支野性难驯之师。在击破徐州陶谦的战斗中,青州军所过之处,严格贯彻“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不否认这是得到指使最起码是默许的,但青州兵在这一战中充分表现了盗贼本性,也直接地给曹操的声誉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可是,青州军是曹操征陶谦、讨吕布、伐袁术、打张绣的本钱,曹操也只能迁就他们,一向对其采取宽松管理。人微力薄的泰山兵敢动人多势众的青州兵,曹操暗暗佩服于禁的勇气,就问告状人:“怎么了?”
在告状人的讲述里,曹操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于禁率领泰山兵“击鼓退兵”,遇上了十几个浑身是伤的人在裸奔,于禁也难以免俗地八卦一下,问他们:“是谁让你们裸奔?”裸奔的人要哭出来了:“有人抢了我们的衣服!”于禁笑了:“呵呵,你们也太搞笑了吧,连身上的衣服也保不住!”裸奔的人放声痛哭:“他们是青州军啊!”于禁不笑了,他想了想,愤怒起来,义正词严地说:“青州兵和我们同属曹公,他们怎么做贼呢!”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率领泰山军打了过去,青州打不过泰山,于禁恶狠狠地列数他们的累累罪行。听着告状者的讲述,曹操一言不发。一方面,他希望有人能惩戒青州军,因为他自己下不了手;另一方面,他对于禁多少有点不满,你一个泰山军的校尉,管得着青州军的事吗?再说,青州军抢衣服,也能省一些军服的开支嘛!
曹操坐在那里,等着于禁来为自己辩解。可是,半天了,于禁才来。曹操心里有气,质问他:“你怎么才来?”于禁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还说自己是一个工作狂,公而忘私,刚才忙着修防御工事,没及时来向曹操汇报,还说他相信曹操是英明的,不会冤枉好人。于禁既表扬了自己,又表扬了曹操,双管齐下地忽悠曹操。曹操也难以免俗地喜欢听好话,他高兴地对于禁说:“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来而不往非礼也,曹操又狠狠地拍于禁的马屁。
“青州军”事件,使曹操对于禁青眼有加。可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件事其实是于禁对自己形象的又一次策划。军队里,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是最起码的规则。你对青州军有意见,你按照程序,找他们领导反映去呀!你一个泰山军的校尉,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攻打青州军,你敢肯定他们不是在进行军事演习或野外生存训练?于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确不妥,要不青州军也不敢在抢了别人衣服后又去找曹操告状了。
于禁为什么要惩戒青州军的出头鸟呢?本来我们可以用正义感来解释他的行为动因,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