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长不知,政府不知,地方不知。要是办正事,能不让家长知?要是合法,能不让政府知?要是惠民,能不让地方知?
许褚组织军队,“坚壁以御寇”,为家乡作贡献。而曹仁“阴结千余人”,很明显不是为了正经事,加上他“少时不修行检”,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组织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的集团,做些非法勾当,可能偶尔也会搂草打兔子,和黄巾军的残军较量一下,但是改变不了其黑社会的性质。这从曹仁“阴结”的对象也能窥见一斑。那时个人组织军队,大都是组织乡人,都是“良民”。可是曹仁的发展对象却是“少年”。这就更可疑了,我们不禁要问,怎样的“少年”,组织“少年”干什么。当时的孩子虽然上学的不多,但是条件好的出外游学,条件差的在家锄地,最不济的也是像邓艾一样给别人放牛。曹仁当时除了钱一无所有,好孩子谁愿意跟着他?很显然,曹仁“阴结”的这些“少年”,就是一些小混混小流氓小阿飞,行为端正一点的也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
他留给曹炽一句“我的青春我做主”之后,就带着自己的黑社会性质的马仔离开家乡沛国。曹仁虽然年轻,但是也懂道上的规矩,兔子不吃窝边草。他“周旋淮、泗之间”,一边嚷着:我的地盘我做主,一边做些道上的事儿。荒唐的青春支离破碎,斑驳陆离。很明显,和许褚不同,当时的曹仁绝对不是什么豪杰,而是淮、泗之间一条蛇,是一个响当当的带头大哥。
那么,陈寿为什么在“阴结少年”前为曹仁加上“豪杰并起”一语呢?这很可能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为投军前的曹仁加点光环。魏晋系统的陈寿,怎能抓住魏国革命老前辈年轻时的“小辫子”不放呢?再说,也可能曹仁后来成为大将,无人敢说他当年的坏话,若有,可能也早就被曹仁“和谐”了。其实,谁年轻时不犯点错呢?可是,年轻的曹仁,年纪轻轻就做了带头大哥,他到底要带着自己的马仔走多远?
由黑洗红———
好在淮、泗之间的“曹哥”,英雄气要大于黑道邪气。不久,他就金盆洗手了。机会来自于曹操。
189年,曹操陈留起兵,实现了从年轻干部到年轻领袖的飞跃。也许是厌倦了道上的江湖生涯,也许是钦羡朝廷的拜将封侯,也许是向往战场的叱咤风云,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是曹仁带着自己的一千多马仔,来到了兖州。
曹仁对曹操说:“哥,以后兄弟我就跟着你干了!”曹操大喜:“你来得正好,我正缺人手呢!”曹操对自己的堂弟毫不吝啬,他一下子给了曹仁两个乌纱帽:一个别部司马,一个厉锋校尉。有人心理不平衡了,嘟囔说:“一个道上的,还是毛头小子,就这么受待见!”曹操对那个提意见的小子说:“有本事你也组织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也带着他们找个地盘混!也让他们都听你的,一个不落地给我带过来。”
曹操能称霸天下,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延揽人才,并且“不拘一格用人才”。有时,一些有口皆碑的“杰出人物”或者“道德楷模”,只适合于在和平年代做政治生活的标本,但在战争年代,这些人恐怕连命也保不住。那年月,打天下,最需要能带兵打仗攻城拔寨平暴伐叛的大将,而曹仁恰是当时曹操眼里最合适的人选。
我们猜想,当时在为曹仁设的洗尘宴上,兄弟俩几杯酒下肚,手拉着手,说起了知心话。曹仁:“哥……哥……哥哥,你,你看得起我!”曹操:“弟……弟……弟弟,你是从道上来的,带领一千多人,周旋在淮、泗之间,不简单啊!”曹仁:“他们都说我是混混,还是哥哥你了解我!一千多人,要军粮,要军装,要军营,要军械,这一些都是我置办……”曹操:“一千多人,要逃跑,要哗变,要打架,要闹事,要找事,要赏赐,要惩罚,你才二十出头,却把这一千多人带到了我面前来,不简单呢!”曹仁:“我没觉得有啥难的呀!”曹操:“弟弟,我看准你了,你是一个大将,可以做大将军,做大司马。”曹仁:“呵呵,我做大将军大司马,哥哥你做啥?”曹操:“小点声,小点声,这是要杀头的!不过,你这一说,我的心里直痒痒。”……
就这样,在堂兄曹操的提携下,曹仁加入到了政府军里面。他的青春在这里拐弯,黑在左,红在右,过去在左,现在在右。站在红色队伍里的曹仁,还像以前那样“不修行检”吗?“少好弓马弋猎”的高干子弟,能适应血腥的战场吗?
且看《三国演义》描述:“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玄德用计袭樊城”“诸葛亮火烧新野”“曹仁大战东吴兵”“云长攻拔襄阳郡”,曹仁和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