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其实,当年达尔文面对一些生命现象也感到很困惑,感觉到这些现象难以用自然选择的理论去解释。在对待眼睛、大脑这样复杂的生物结构形成问题的时候,自然选择理论似乎遇到了麻烦,因为这些复杂生物结构的形成难以与自然选择之间产生关联。自进化论创立以来,这种理论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这是由于这种理论还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尤其在涉及到有关生命的意识和情感这类精神范畴内的问题时,传统进化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如果说偶然性变异难以解释生物的进化过程,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在前面一章里,我们谈到了宇宙物质形态演化规律,依据这个规律,生物形态应该反映其所处的环境状况,即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变化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人们知道,生物的生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各种生物形态和构造都与其所处环境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生物分子结构的变化与环境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在现代生物学中,人们更多地是从生物分子的层面对生命进行认识,而不是停留在对生命的一些表象认识上,遗传变异的发生应该有其内在的原因。作为宇宙物质形态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存在,生物体或生物分子是一种有序的物质结构,生物变化应象物理和化学变化一样,不同的变化对应于不同的外在条件。在严格的科学意义上,不论是无生命物质还是生物结构的改变,它们都应有其可遵循的法则,即任何变化的产生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进化不应只依赖于自然对随机变化的选择,生物变异的发生应在一种可循的自然机制作用下得到实现。
在自然界,生物体的形态和构造与环境特征之间的对应现象有很多,例如动物的视觉和光,听觉和声音,嗅觉和物质的化学性质等,而生命的智慧对应于自然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各个生物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也在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改变和完善。这些生物现象让人认识到生物机能的变化与环境状况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分子结构或遗传信息的改变受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生物体结构在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着有序的改变。
同时,在生命存在和延续过程中,每个生命细胞里都携带有大量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表现生命性状的密码,而且还是一段段展开生命的程序。研究动物可以发现,动物具有复杂的生理结构,如消化、血液循环、免疫、神经系统等,生物体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执行着特定的功能,这些组织的物质结构精密而复杂,并且相互之间协调工作,这一切都表现为生物的生存需要和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能力的完善。又如动物的大脑,它作为神经中枢系统,不仅能处理各种感官信息,并且还具有记忆、判断、综合等能力,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之上的,动物智力发展与它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需要有关。
因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如果各种变异是在没有相互影响的情况下纯粹偶然形成的,那么这些井然有序而又与环境相对应的生物构造的存在是不可以想象的。就偶然性而言,它所指的是可发生也可不发生的情况,但生物的性状与环境状况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和偶然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许我们可以对偶然性进行这样的理解,所谓偶然性表现为环境中存在着太多的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人们难以对环境中各种作用和影响作出定性和定向的解释,但这不等于说所有现象的发生都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的。
说到底,生物体也是一种物质结构,只不过它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物质结构。我们知道,宇宙中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现代科学可以对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定义和描述,不论何种变化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于生物变化,由于生物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我们对其变化认识的困难,过去我们虽然发现了生物不断进化的现象,却没有办法弄清楚导致这种复杂结构变化的原因,但我们不能断定生物变化是一种无序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任何生物结构的产生都出于生存的需要,生物组织的存在和完善应对应于环境形态及其变化。对于复杂的生物物质结构和机能,它们的形成和完善应被认为是生物体与环境持续作用的结果,生物体结构在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着有序的改变,而这一切不应被归结于是随机性或偶然性变化的结果。
对于生物进化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去研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