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部分(第2/4 页)
得饱,穿得暖,才不会有更多的人去造反。
很少有一个国家非常富裕,百姓生活很富足,而出现从内部崩溃的现象。
总之,政治危机的背后,总是先有经济危机。而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只要货币出问题,经常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户部侍郎许英杰想了想说道:“陛下,波斯人主要是以银币作为流通货币,而波斯产银不丰,主要是通过与外部贸易获得到银子,支撑国内的货币流通,这一点和整个中东地区都比较相似。
波斯人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棉毛织品、铜器、陶器、地毯等,其中棉毛织品、地毯、铜器是波斯人的三大拳头产品。
如果我国与波斯建交,我国除了丝绸、瓷器、茶叶这传统的三大拳头产品外,现在还增加了靖海省的香料、橡胶,以及棉布、香皂、水泥、钢材、甚至是电器等大量的工业产品。
所以我们与波斯人的贸易,必定是呈贸易顺差状态,换而言之,波斯人的银子会大量的流向大秦。
波斯人的棉毛织品、铜器、地毯很受印度人和西方人的欢迎,凭借这三大拳头产品,波斯与印度、欧洲各国的贸易基本呈顺差状态。这也是为什么阿拔斯一世与西方开展贸易之后,国力能够迅速强大起来的原因所在。
陛下,各位大臣,我国的棉布大部分工序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不用我国刻意去打压,我国的棉织品也必然会对波斯的同类产品造成巨大的冲击。
再说波斯人的另一个支柱产品,地毯。我辽东、漠南、漠北、河套、河西、陇右,都出产优质的原料,以前河套地区的党项人的地毯纺织技艺也非常精湛,可惜多以失传,目前这些地区的纺织技术落后,织不出波斯人那么精美的地毯来。
但我们只要从波斯引进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在上述地区发展地毯纺织产业,一来,可以拉动上述地区的经济,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述上区经济自古就落后,往往是是动乱之源,多一样产业,当地百姓就多一份收入,这对上述地区的长治久安非常有利。
二来,这个产业一旦发展起来,也自然会对波斯人造成巨大的冲击。波斯拳头产品三去其二,剩下一个铜器,也可以对付。
现在漠北已经探出燕然山大铜矿,南华洲也发现了巨大的铜矿,我大秦的铸造技术本就不比波斯人差,再引进一些波斯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大秦的铸造技艺,要对波斯的铜器形成重大的冲击也并非不可能。”
*****************
PS:第一更先送上,今天会有两更,诚求订阅,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1149章 贸易通道
***
“许侍郎,我国本身也很缺铜,虽然在燕然山和南华洲相继发现了大型铜矿,但由于地处偏远,开采成本比较高,供应国内需求尚且不足呐。”
“司马阁老说的是,不过就算让波斯保持铜器的市场,在棉织品和地毯这两个拳头产品受到巨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再加上我国必将对其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波斯人的金银大量流向我大秦,过不了多久,已经足够让波斯国内一定会出现金银短缺的窘境了。”
秦牧颔了颔首说道:“就算不是为了冲击波斯的地毯产业,我国也很有必要发展这个产业,以增加边远地区百姓的收入。
而要对波斯更快的造成冲击,在贸易协定上还需要扫除一些壁垒才行,否则波斯设立贸易壁垒,针对特定的商品课以重税,到时我大秦要拉大贸易顺差便不容易了。
波斯使者到来后,在贸易协定谈判方面,要特别注意这方面事情,目光要放长远些,协议越详细越周全越好,防止他们将来设置贸易壁垒。否则,我大秦只怕又不得不兴师远征了。”
“陛下放心,臣回头就让商务司的学者讨论此事,尽快把详细的章程递上来。”
“嗯,很好。”
波斯是以银币为货币,只要不断扩大贸易顺差,让其国内大量的金银流向大秦,波斯国内必定会出现钱荒,也就是通货紧缩。
严重的通货紧缩会引发货物价格持续下降,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同时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
生产投资减少又会导致失业增加百姓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进而导致百业萧条。大量人口失业,生活无着,社会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