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于睁眼瞎似的被贾家糊弄。林黛玉对于贾府中人讥讽一草一木都是用的贾家的那么气愤,想来就是因为知道实情,可按闺阁规矩不能分辨、过问这些财物大事,才会气不过的动不动自苦。
人走茶凉这句话不论在何时都是句金科玉律,虽说林家没有五服之内的亲戚,可林家家财会保留,还真是要多亏了不怀好意的贾家。要知道这时代的宗族力量,有时可是要比律法都要强大。只要族长或是族中大佬集合商议的找到名目,别说是林黛玉这等父母双亡的孤女,就是家人俱全的一家子,都是可以把你净身出户的剥夺财产。所以林黛玉这样金光闪闪的孤女,那就是明摆着被人占便宜欺负的命。相比只是同族,为了财物收留,大大有可能对林黛玉谋财害命、苛刻对待的林家,选择亲娘舅、亲外祖母的贾家更是有隐形联姻的亲家,可以说林如海这个父亲的确是为女儿费了心思。而林如海失算就失算于没想到贾家会因为贾元春封妃,掌权人从史老太君彻底的对王夫人这个贵妃生母妥协,和自己女儿因为忍气吞声太过自毁身体。
从林如海病重开始,林黛玉的命运就已经是凋零的任人宰割,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一个是软刀子,一个是硬刀子的区别。到了那种地步,只凭林黛玉本人,就算是变的泼辣、谋算的单打独斗的在贾府挣扎,也是不可能改变命运。林黛玉实在是太聪明、太会揣摩人心了,薛宝钗刚进贾家时,哪怕是顶着小选的名头,没任何消息传出来的过客身份,林黛玉都敏感的知道自己和贾宝玉之间是要添堵了,于是就开始针对的闹别扭维护自以为的地盘。因病早逝,也许正是林黛玉看透世情,知道再在贾家活下去会落入泥沼,自己给自己选的最好一条归路。现在有了这两位曾经是郡主教养嬷嬷的人陪伴,鸳鸯希望或许能给林黛玉悲剧的命运找到一条生路。
“郡主身边的教养嬷嬷?”听到刘嬷嬷的汇报,贾母这些年越来越少见的神情大变失声问道。
见贾母神情大变,本来满脸堆笑的刘嬷嬷,满腔的兴奋不由变成了忐忑不安,闻言不由微低头的期期艾艾道:“是贵妃娘娘外甥女,穆王爷家那位小郡主身边的教养嬷嬷。”
贾母随即追问道:“是贴身照顾起居的,还是些外围传话的?”
刘嬷嬷闻言忙恭敬回道:“奴婢细细打听过了,是小郡主贴身的教养嬷嬷。本来京中请她们入府供奉的人家颇多,可二人想要落叶归根回南面老家就都拒绝了。要不是奴婢们说这回就是给住在南面的姑太太家请教养嬷嬷,她们两个恐怕还不会答应。”
话说到这里,贾母终于恢复满脸笑意的对屋中众人道:“我就说敏儿是个有福的,有了这两个教养嬷嬷,只要运用得当,说不定一家子都会跟着沾光。”
说完吩咐刘嬷嬷道:“你下去好好给这两位嬷嬷收拾屋子,千万不可让她们觉得受了慢待。等把人请回来,立马带过来。”
见贾母对这两位嬷嬷实在是看重,刘嬷嬷这才终于放下心的带着钱嫂子高兴退下。
看着贾母吩咐众人又是给两位嬷嬷裁衣,又是准备打赏礼物的,鸳鸯知道贾母这是跟自己想到一块了,或许有可能比自己都要想的深远,不愧是人老成精。既然贾母这么精明,鸳鸯实在是弄不明白这老太太为什么会把儿子、孙子的教成那等败家子,难道说真是眼光局限的只看到了后院内宅,其实只是跟王熙凤一样的小聪明?
人选一确定,贾母便利落的给贾敏挑选了各色回礼让林家下人押运回南面,因为这件事得了赏的鸳鸯随即趁机请了两天假回赵家。
各色衣料、首饰、吃食,加上一包银子,看着鸳鸯不藏私往家里拿东西的样子,赵嬷嬷不由在心中觉得这个儿媳妇真是没选错。不过嘴上却说责怪道:“你这孩子这么多礼干什么,家里现在日子好,早就不缺这些了,你一个人在府里正是应该多留些防身才对。”
鸳鸯是头一回给人当预备儿媳妇,不过因为前世亲戚的来往,对于婆婆们的一些心态还是知道一二的,闻言谦虚道:“劳烦婶子担忧了,这些是我这小辈孝敬您的,您可不能推辞。”
鸳鸯升了一等,现在又碰上贾琏的亲事,府里巴结送礼的颇多赵婶子也是知道,闻言也就不再推辞道:“婶子知道你是孝顺的,不过你刚升了一等,可是要出手大方的笼络下面人,所以东西婶子手下,银子你拿回去做打点用。”
鸳鸯闻言继续推辞道:“谢婶子,打点的银子我留着呢,您不必担心。”
两人正推辞间,赵婆子捧着碗鸡丝汤面进门道:“鸳鸯快过来,婆婆给你煮了面,快尝尝味道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