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向电视上时常露脸的那些日理万机的首长倾诉敬仰衷情的欲望。
老式简朴的沙发蒙着灰布外套,上面坐着一头银发的老者,拿着放大镜正在看着一份古籍资料。戴秘书轻轻走过去,凑在在他耳边说:甄老,是俞悦他们到了。
老者抬起头,混浊的眼睛忽地闪出一丝亮光。俞悦赶紧上前握住他的右手,凑在老人耳旁说:“甄伯伯,您看起来气色还蛮好哦。”
甄老摇摇头,“眼神不济了, 看一会儿字眼就花。主席晚年还读历史,出版社就专门校注印刷了一批古代文献,包括史传、政论、辞赋、诗词、散曲等体裁。由于版本字体较大称为‘大字本’,我手头这本《旧五代史》就是那时候勘印的版本。”
顿了一下,他又补上一句:“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俱,我们共产党干部要批判性地地读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戴秘书见我有些疑惑,便解释说甄老称已故多年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为主席,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习惯了。
我说看来也不仅仅是甄老有这习惯,前些年我支边到西藏北部的安多牧区,跟一户人家在高寒草场上喝青稞酒吃生牦牛肉时,当家的老藏民就一脸虔诚地问我:“现在北京谁在当毛主席呀?”
我只好依他的理解告诉他先是谁谁谁,后是XXX都当过毛主席。
大家闻言哈哈直乐,甄老也咧嘴笑,一边还用手轻轻拍着俞悦的手背,说“主席当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自己并没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的一些地方。他那是谦逊哦,中共快一个世纪的历史,谁敢说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他老人家。”
甄老是尚在人世的寥寥有数的几个共和国元老之一。尽管很早就不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为资历和部下门生遍及天下,所以余威尚存,在涉及国家政治走势和高层权力人物更迭时照样能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政治人物有时跟女人一样对年龄敏感,因为如今升迁或者下岗均要按年龄划杠杠。不过对老一辈来说却是习惯性的称谓,与辈份无关,比如大家都喊周恩来夫人为邓大姐,还有俞悦称甄老为伯伯。
有些人的生命注定就是传奇,甄老一生经历过延安整风、三反五反、四清和文革等历次运动,无数当年的同志和战友翻身落马而他居然毫发无损,面对这样硕果仅存的巨擘,不由得你不对生命的奇迹而心存敬畏。
出身武将甄老一生忠心耿耿追随领袖,立场从不摇摆。主席曾经当面揶揄说,你是我的猛将吕蒙,不过也得读书才能有谋略。自此甄老也开始习文练字,长期不辍居然练就一笔傲视群雄的好书法。
共和国另一位元老的公子计划经济时代在北京西城区就职,旗下开了一家副食品小卖铺子,挂牌前突发奇想找到甄老题写匾额,说是开了个商业中心。老爷子欣然命笔,后来秘书偶尔开车经过西城区一小胡同,看见面积才几十平方米的杂货店门楣上赫然挂着老爷子题字的牌匾——“北京西城副食中心”回来一汇报,老爷子大怒,抄起电话打给侯元老,说赶紧叫你们家小猴子把那牌匾给我摘了,否则我带兵抄了你们老侯家。
后来有一阵子政、商各界有一流行时尚,各路大小蟊贼使出浑身解数上下左右公关,想法子请领导视察、合影、题词留念,墙上挂着橱窗里供着,钱包里缩影一份备着,时不时亮一下招子吓唬江湖道上的雏儿,居然也有些家伙因此弄到红顶子乌纱帽和白花花的银行的现大洋,成为一时枭雄或混世魔头。
有一任晚辈首长也喜欢舞文弄墨,一次为国家某枢纽工程题字后还差专人送呈甄府请教,旁人说他还是蛮虚心的呢,甄老看着那几个字儿沉吟半晌,说道:我看不是虚心,而是心虚罢。
寒暄一会儿,甄老问起秦秦的情况,俞悦便借机说她到秦秦美国探望秦秦的养父,他在哈佛大学的东方研究中心,专注于中共党史、东西方政体的比较研究等,还出版了数本专著。
“多了解些党史好,这孩子当时幼稚哦,搞政治的人不能抱着空想,尤其是在历史重要时刻,要衡量各种得失利益,做出关键的、正确的抉择。”
顿了一顿,甄老接着说道:“如果认识到错误,还可以给中央写份思想汇报好好检讨。共产党人讲究光明磊落,小平同志当年还向主席作过三次检讨呢,所以才能得到主席的信任,最后能有为党和国家继续贡献才干的机会。”
俞悦似乎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有纠葛,岔开话题说:“甄伯伯,我们正在承建一个奥运的工程,我和小杨负责市场和品牌方面的工作,想请您老人家给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