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誉也因此受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准备在这家报纸上投放广告的客户,也由此取消了自己的投放计划。
这样大的失误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他自以为派出的是报社最优秀的记者,因此非常放心。不仅如此,他离开之前,还特意请副总编一定对稿子严格把关。
记者的稿子确实写得很好,但由于当时电脑还不普及,记者手写的稿件字迹很潦草,“基”和“墓”看起来非常相似。
当时还是铅字排版,稿子到了排版人员那里,他想当然地把“基”字当成了“墓”字。
稿子排完版后,交到副总编那里,正赶上副总编家里有急事,于是他只匆匆看了一眼,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就签发了。
错误就这样造成了。
事后,报社对有关人员作出了这样的处理:
记者和排版工人开除,副总编降半级。
当然,他被提拔为副社长的事也泡汤了,原本想在那座城市大展宏图的他,梦想顿时化为了泡影。
在总结这次教训时,每一个人都很后悔:
记者后悔:
“我的字为什么要写得那么潦草?”
排字人员后悔:
“我当时为什么没有仔细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字?”
副总编后悔:
“我为什么不认真检查完再走呢?”
当然,最后悔的还是这位企业家:
“既然我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为什么要在关键的时候去唱卡拉OK,而不是留在报社自己将稿子校对一遍呢?”
行百里者半九十(2)
尽管事隔多年,这位企业家仍然感慨万千:
“我们常说‘一字千金’,可此时一个字就值83万元!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执行不到位,等于不执行!后来,无论我做什么工作,都这样要求自己,等有了自己的企业之后,我也要求所有的员工都按照这句话去做。”
这个故事引起了在场企业家的热烈讨论。
有位企业家对此作了一个十分精彩的点评。他说:
“这个故事,充分证明了古人的一句名言: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步骤不到位,前面的执行就是白执行,甚至会带来比不执行还要恶劣的后果。”
从表面上看,前期工作做得很不错:和客户沟通得很好,报社对此也十分重视,派出的是最优秀的记者,而且从副总编到记者到广告人员,都作了安排和交代。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最后一个小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不仅“煮熟的鸭子飞了”,而且还给单位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实,这并不是个案,而是很多单位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执行的人来说,最后的10%往往是最重要的,但也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很多人之所以执行不到位,原因往往在于自认为完成了90%,任务就完成了,目标就达到了,于是心理上一放松,忽略了最后的10%。
但是,这最后的10%却是至关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做好了最后的10%,成果才会显现出来,少一分都不行。
人们往往认为,一百里的一半是五十里,但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
走完九十里只是走了一半,另一半是最后的十里。
这十里不走,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换句话来说,执行,如果最后的关键时刻没把工作做精、做透,往往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一位著名企业家的当头棒喝
这位企业家“一个字值83万元”的故事和关于执行到位的反思,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和反思。大家认为:执行的不到位,绝对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存在于广大企业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我的手边,正好有一篇由中国著名企业领袖、希望集团刘永行写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牛津管理评论》等媒体上,后来又被《读者》等媒体转载,对我们认识执行到位的价值和不到位的后果有着极大启示。
前些年,因为希望集团规模增大,员工也多了起来,抱着多向同行学习以快速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想法,刘永行到韩国的一家面粉企业去参观。这次参观,给他的触动非常之深,回来后,他甚至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这位著名企业家睡不好觉呢?
那是西杰集团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