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充血,说话非常困难,不打电话可能是这个缘故。至于为什么不接电话,是因为老刘出门匆忙,手机落在了家里,后来他们就一直呆在医院。
胡晓燕告诉袁方,刘汉唐是5月26日早晨7点多钟从外地回到北京的。当时她正要出门上班,忽然发觉丈夫精神不大对头,说话总是心不在焉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在她再三追问下,刘汉唐才说,他把单位的照相机摔坏了,这部相机很贵重,大概得两三万块,他正发愁呢。她忙问是怎么弄坏的,刘汉唐说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反正他遇到了一件非常蹊跷的事。后来他岔开了话题,说下午还有件重要工作要完成,要采访一位从国外归来的考古学家,需要好好休息一下。说完,饭也没吃就蒙头大睡。谁承想这一睡,就再没缓过来。她晚上下班回来,发现丈夫仍在昏睡。她给丈夫预备好下午穿的干净衣服仍旧原封不动地放在椅子上,丈夫压根就没出家门。一摸刘汉唐的头,烫得吓人。这当口,刘汉唐醒了。他说自己没事,不过是有点感冒,吃几片药就好了。可是到了5月27日早晨,刘汉唐的病却越来越重,不但烧没退,还一阵阵地浑身发抖,咽喉肿得话都说不出来,一个劲地喝水。胡晓燕还记得,当时刘汉唐强打精神发了一条短信,之后就开始昏睡。她哪还敢再拖下去,忙开车把丈夫送到了芳泽医院。到医院以后,老刘的状态好一阵差一阵,直到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袁方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临别时,他告诉胡晓燕自己确实接手了老刘的工作,他是一定不会让这位大哥失望的。
出了医院门,袁方心里就开始打鼓。刚刚对胡晓燕说了豪言壮语,可现在该怎么办?老刘这一病,难道意味着所有工作必须从头开始吗?那也太吓人了!
他颠了颠那把沉甸甸的铜钥匙,决定先回杂志社一趟。
袁方来到国贸大厦楼下时已入夜,长安街上灯火通明,还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坐电梯到达杂志社所在的楼层,隔着玻璃门望过去,几间办公室都是黑漆漆的,没有半点动静。作为一名普通员工,袁方只有打开外边大开间工作室的权限。开了门,按下开关,几只大功率日光灯唰唰地亮了,房间内登时通明雪亮。这儿是采编部人员统一办公的地方,14张桌椅整齐地分成两列。在他的印象中,这14把椅子同时有人坐的情形已经好久都没出现了。
刘汉唐的办公桌和袁方的办公桌隔着两个位子,紧靠着窗户。袁方一屁股坐在刘汉唐的椅子上,把腿搭在桌上,有一点恣意。望了望窗外的夜空,几颗透亮的星星在天穹上闪动,还有团团的云。这种好天气可不太多见,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良宵”吧。但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意义不大,无论是好天气还是坏天气都不能刺激他想到什么,自从女友离开之后,他觉得自己似乎变得有些麻木了。此时此刻,他就指望着快把手头的事办完了,因为回家之后,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课”等着他呢。
那把铜钥匙能打开桌子正中的抽屉。里面的东西码放得很整齐,有两盒名片,一小沓空白便笺,一只空软盘盒和几张酒店预定卡,还有两本最新两期的《谜境》杂志和一沓打印好的稿纸。袁方想,老刘交付给他的“有用的资料”肯定是那一沓稿纸,可等拿起来一翻,立刻失望了。那是一份策划案,跟宋文上午给自己的那份一模一样。
袁方把整沓稿纸重重摔在桌上,发泄了一下怨气。没想到会白跑一趟。
忽然,他注意到,抽屉里在放稿纸的位置下面有一本书。拿出一看,书名是《中国门神民俗》。再看作者名字。哦,并不陌生,鲍天羽。那不是京城博物馆的馆长吗?
看来这本书是刘汉唐留下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了。袁方把书塞进挎包,抄起那沓策划案塞回抽屉,准备走人。
这时,一张纸片突然从那沓稿纸里掉出来,飘落到办公桌的底下。袁方趴在地上,伸长胳膊,勉强够出了那张纸片。
原来是一张照片。
拾起来时,照片恰好背面朝上,借着明亮的光线,能看到上面写着一长串阿拉伯数字。
他正要起身细看照片,目光却被桌底下的另一样东西吸引住了——纸篓。他的心里猛然想起以前听过的一则传闻。据说,在激烈的商战中,有些公司会雇佣工业间谍扮装成清洁工潜入竞争对手的办公室,专门从对方的纸篓里收集废纸,再从这些废纸中搜索重要的情报线索。想到这儿,忙把纸篓拿到光亮处,心里默默祈祷,老刘千万别有往纸篓里吐痰的习惯。
还好,很干净。里面只有一张揉得皱皱巴巴的纸条。
把纸条放在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