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通过*地下党人吴仲禧1①的介绍参加“民联”2,投身革命阵线。据吴仲禧回忆:“他读过毛泽东的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有过交往。他特别欣赏《论持久战》,认为是了不起的著作,恐怕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甚至建议白崇禧印发给各战区部队长官阅读。我向他叙述我在北伐战争中接触过的叶挺、蒋先云等共产党员的事迹,介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都引起他很大的兴趣和赞誉。”在家中吴石还时常收听解放区的广播,甚至有时让已经上大学的吴韶成帮忙记录。
1948 年6 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服务。吴仲禧先到南京见了吴石,吴石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说吴仲禧是他多年的挚友,请李树正多加关照,给予方便。李树正见了吴石的信,对吴仲禧格外客气,
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暗中把主要部署记录下来。为把情报尽快送出,他托病回南京就医,赶到上海把上述情报向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作了报告。1949 年初,吴石开始向*提供军事情报,使得解放大军进军顺利。虽然从未挑明身份,但父子二人已深有默契。
陈晓楠:你当时在他身边,有没有看出他在做这么危险的工作时有很紧张的感觉?
吴韶成:没有。
陈晓楠:很平常很从容吗?
吴韶成:说起来还挺传奇的。我们住的房子后来搬了一次,搬到国安部分的一套房子里去,隔着一面墙住的就是保密局的毛人凤3。我们住在这一边,但照样说这些。
陈晓楠:不会被他们听到吗?
吴韶成:没有被他们听到过。不过那时候好像也觉得无所谓,听到就听到吧。
陈晓楠:你父亲有没有比较小心,比如在说到相关事情的时候,让你到外面看看有没有眼线?
潜伏者归来:真实“余则成”的尘封记忆(4)
吴韶成:是,有客人来的时候,他很随意地告诉我,你去外面看着,别让人进来。表现得还是挺平淡的。
就在吴石倾向共产党的时候,朱谌之早已是活跃于上海和香港之间的老党员了。
1905 年,朱谌之出生在浙江宁波府镇海县。父亲是当地富商,曾经担任宁波渔商工会会长。后来她到宁波月湖女子师范求学,在学校结识了一批思想进步积极的同学,受同学影响,多次参
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7 年,朱谌之嫁到沈阳,做奉天兵工厂总工程师陈傅良的续弦夫人。生女陈倬如,后
改名为朱晓枫。1932 年,陈傅良病故,朱谌之回到镇海娘家孀居。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
之后,她毅然投身抗敌救亡洪流,参与救护遭日机轰炸的伤员。其间,她与共产党员朱晓光结婚,后生子朱明。
1937 年底,朱谌之举家搬去武汉。第二年进入共产党领导的新知书店工作,并捐款500 元。武汉失陷前她返回浙江。当时一批台湾爱国志士正在金华召集旅居大陆的台湾同胞,成立了“台湾少年团”与“台湾抗日义勇队”。朱谌之不仅积极帮助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向台湾少年团捐赠
衣物,还捐款800 元,使“台湾医院”顺利开幕。为了奔赴抗战前线,朱谌之又将8 岁的女儿晓枫寄养在台湾少年团。
朱晓枫:台湾少年团是全国最著名的儿童抗日团体之一。我妈妈说她去前线太危险了,带着我也不方便,还会影响我的学习,让我先留在这儿,比较安全,她在前线也能放心。我在这里待了8 年,实际上是跟台湾儿童一起长大的。我在少年团里学会了跳舞、唱歌和宣讲,14 岁的时候在这儿入了党,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语。我对台湾最早的印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939 年秋,朱谌之与丈夫同赴皖南新四军军部,设立随军书店。1940—1942 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她依然坚持在新知书店和书店桂林办事处工作。1941 年夏,她化名周爱梅,三次进入上饶集中营,探望和营救皖南事变时被捕的朱晓光。朱晓光于次年春越狱成功归队
。
1944 年初,朱谌之来到上海,在新知书店驻沪办事处工作,并参与筹组同丰商行。10 月,同丰商行遭到敌人破坏,朱谌之被逮捕后关押在日本宪兵队,经受种种酷刑却始终守口如瓶,后经组织营救出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