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战时期那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想这不应该是世界的本质,也不是我们解决文化差异的思路,未来的出路应该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一味地对立。
本世纪初,我们邀请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了一座竹房子,房子建成后,他写了一篇文章,里面谈到,“过去中国的长城是分割了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两种文明的象征,而今天的竹子墙却是联结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符号”。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好,所有参观过这间竹屋的人都感到这里很有东方文化的意境,因为竹子在中国是一种避世、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精神的象征,比如竹林七贤;而房间里采用的大面积玻璃窗、地板采暖、卫生间设施又都是最先进的西方科技成果,如果只强调其中一种因素,就不会有竹房子这样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
我们的世界也应该是丰富的,融合的。
评论///
xinya4585
/// 2005/12/05 /// 19:27:46
我还记得曾经学过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西方的文化教你学,学习如何生活的更好,如何创造出更多的实物价值。
东方的文化教你思,思考人生活的原则是什么,从社会,人民角度考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思考如何认识生活,享受生活。
我觉得传统文化是一种大精神,教你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要正直坚强美好地认识生活。但是它也有负作用,这个作用我说不清楚,但是我想打个比方:一个母亲可以成为家庭的领袖,说一不二,因为她把整个家都放在心上,而这种超越自己的博爱,也可能让她成为这个家庭的奴隶。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导思想,西方的现代文化是执行方法,一个人如果能拥有这种调节能力,那么我想他既能赢得生活,又能赢得世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敬鬼神而远之
//blog。sina。/u/4679dbbf010000p5
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这漫长的岁月中,电在大自然中一直存在,磁场也一直在大自然中存在,只是人们不了解它,把见到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归入到鬼神之列,被敬起来了。从有人类开始一直到西医有了解剖学,人类才搞明白了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也因为是人类不了解,用已有的经验和身边常见的金、木、水、火、土来区分和解释。今天,我们已经了解了全部的世界吗?没有,依然远远没有。我们已知的世界就像黑夜中手电筒照亮的空间一样有限。未知部分是除了手电筒照亮空间之外的整个世界。有人在某一领域内不断地发现规律,扩大了人类已知的部分,让我们人类的手电筒照的更亮、更远。这些人无论他们在什么领域和行业,都是值得大家去尊重的。更让人尊重的是那些除了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发现,还时时刻刻都在留意其他那些没有被手电筒照亮的空间的人,这些空间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还是很大的部分。
在孔子的著作中很少提及来世和鬼神。当他的弟子问及来世时,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对鬼神的态度也是:“敬鬼神而远之。”这很能反映出儒家对未知领域的处世态度——在没有了解清楚规律的情况下,不要自以为是,否则会受到伤害。2002年年初,SARS来了,病源是什么?在新浪网上看到一些自以为是的专家,肯定地说病源是衣原体,于是全国人民都按衣原体来治病。等到WHO发现病源不是衣原体,是冠状病毒时,时机已经错过,得病的人,死的人已经很多了。当时,每天都在公布又有多少人病了,又死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明天又会死多少人。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这可能就是医院常说的误诊吧。这位专家的眼神在我的大脑里怎么也抹不去。最近几个月,我又见了许多的人,凡是看到这种眼神的人,我都把他们有意无意地归到自以为是的那一类里去。
有些人,包括我自己,总喜欢用创造、创新这类的词,感到用这些词过瘾,觉得自己能做出一些创造和创新的事来。其实这也是自以为是的一种表现。用“发现”这个词可能要比创新、创造更符合事实,也是对未知的领域和大自然多一份敬畏。人们要发现,要创造和创新,首先,需要一种状态和态度。为了方便和顺口,我还是把它叫成“创新状态”。不承认没有被手电筒照亮的空间的存在,对黑暗的空间、未知的领域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是不可能进入这种“创新状态”的。那位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SARS的病毒是衣原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