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面对人间的巨大灾难,四方神仙众多,却是个个束手无策。看来,能拯救人间的只有一人,女娲娘娘。
于是,诸神焚香念咒,终于把远在九天之外的女娲娘娘请了下来。
女娲听闻此事,眉头紧皱,她不忍看到子民饱受灾祸,她要计算应对之法,这幅重担,已经着落在她的肩头。
于是,女娲遣散诸神,各归其位,独自一人,来到人间。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类已饱尝灾难五百年之久。
女娲观天象,识地理,算术数,最后终于发现,原来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致使不周山坍塌。
不周山乃擎天神柱,它坍塌之后,天边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而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大窟窿上。
天有巨窟,不但祥瑞之气难以凝聚,天外诸般妖邪鬼魅也会乘隙而入,所以,天之巨窟不补,则人间永无宁日。女娲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她要补天。
女娲每天在人间游走,只为寻找补天的材料。终于有一天,女娲来到黄河之滨,在这里,她发现了一块巨大的五彩宝石,那正是补天的最佳材料。
只不过,五彩巨石却无法直接去补天上的窟窿,只有把它熔炼为天的模样才可实行。
所以,女娲便在黄河之滨架起了一个巨大的熔炉,她要熔炼这五彩宝石。
熔炉架起,彩石入炉,女娲又西向昆仑,来到光明宫,问祝融借得神火,便开始熔炼。
足足炼了九九八十一天,彩石终成天的模样。
熔炼完毕,女娲仙手一挥,所炼彩石便尽装其袖。女娲丝毫不敢懈怠,携彩石直奔西北而去。
西北大荒之隅,不周山坍塌之处,天倾于此。
女娲刚到这里,天边巨窟便尽收眼底。女娲在一块岩石上站定,口念咒语,衣袖轻挥,霎时间,一道清阳之气就源源不断地从其衣袖散出。
这股清阳之气,初出女娲衣袖之时,仍是一道清气,可当清气升腾至半空,竟汇聚成了一块巨大的五彩宝石。彩石绚丽夺目,光彩照人,煞是壮观。
清阳之气越积越多,五彩宝石越变越大,片刻之后,女娲袖间清气已毕,空中彩石已成,这便是女娲炼得的补天之石。
五彩巨石在空中停留不久,竟又慢慢化作一道清阳之气,这清气源源不断,直上云霄,直奔天边巨窟而去。
五彩巨石所化之清气,皆在巨窟之内聚集,清气越聚越多,天上的窟窿就越来越小。
当彩石完全消失,清阳之气全部聚集之后,天上的窟窿便已基本补上。
当这窟窿刚被补上,便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西北所倾的半边之天竟忽地开始上升,与此同时,大地上的条条裂缝,也开始渐渐汇拢。
巨窟只是被大体补上,尚有许多缝隙,仍需女娲加以修补。就这样,又过去了九九八十一天,女娲终于大功告成。
日月又现光茫,天地间恢复了宁静,万物生灵又开始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女娲正转身离去,突然又发现哪里似有不妥,经仔细观察,女娲发现,天上的窟窿虽已补上,窟窿与原来天的接壤之处的缝隙也得以修补,但是,却仍有有一些极为细小的缝隙存在。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极为细小的缝隙,也足以可能导致天的第二次倾塌,所以,女娲很不放心。
可是,来修补这些细微的不足,已别无善法。女娲思索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要想完全补住窟窿,要想使得彩石所化之清气与天完全融合,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
女娲看着眼前宁静祥和的世界,看着她辛苦造出的万物生灵,不禁笑了。
这微笑很满足,发自内心的满足,当一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安躲过了灾祸,脸上出现的就是这种微笑。
女娲站立良久,忽然,一道白光平地而起,而女娲却不见了,这道白光就是女娲!
女娲化作了一道白光,白光又化作了清阳之气。这清气直冲上天,填补了天上那些细微的缝隙。
直到此时,天已被完全补好,可是,女娲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她却没有死。
她永远也不会死。
因为,女娲已经与天融为一体,天就是女娲!
女娲走了,是笑着走的。可是,天地间的生灵却都哭了,尤其是曾经的“泥娃娃”们,哭得眼睛都便红了。
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人文先祖,社稷正神,便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