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是非常快的速度了。之后的上野争夺战,信玄花费的时间就没有在信浓那么长了,用了六年时间,从1561年到1567年之间,武田军逐渐控制了西上野的部分领地。
武田信玄通过采取合议制,使家臣的利益和武田家的利益保持了一致,并通过强化家臣力量的方式建立了武田家强大的军团。不过我不认为日后武田胜赖无法控制家臣团,终于导致武田家灭亡是信玄的责任。任何大名家在战国想要生存下来,一个是要主家对家臣有强大的控制力,否则终会因实力不济而被下克上,一是家族的整体实力,否则也难逃被侵略的命运。因此主家的实力要强到可以顺利的控制家臣,而家族也要有足够强大的军力,否则什么统治都是无法贯彻的。有人以织田政权后期对家中大老的清洗,丰臣政权的执政是一些没有强大实力的奉行,和德川幕府是大老都领地地委来肯定信虎绝对一元化的政策。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外地问题,上面说的三个政权都是在对外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开始采取弱化家臣的政策。因为这个时候对外的战争已经不是家族生存的重点了,防止家族内部出现异端反而成为了统治的关键问题。强大的军力和严密的统治根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至少在封建时代是如此。任何军队都要将领去指挥,任何将领都无法指挥无限的军队,因此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统治的,统治结构必然是一个人在顶端控制若干大将,而这些大将又控制若干部将,部将去控制若干队长,再由队长来控制士兵。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在塔的上端一定会出现部分权臣,重要的是权臣的数量和他们的权力,只要不出现第二个塔顶,统治结构就是完美的。。因此再封建制度中强大军力必然要依靠强大的家臣团来贯彻,而只要注意在家臣中不出现一人独大的情况,就可以顺利的控制强大的家臣团。已经说的太多了,大家可以参照一下织田信长的御下方针,看看那些军团长那个不是位高全重,就知道片面的强调一元化政治是无法建立强大军队的道理。
信玄一生的成就我不想在说,大家自己可以在网上找找看,应该很容易的。我想说说武田家的败家子胜赖。在1573年四月,武田信玄病死在信浓马场后,胜赖接掌了武田家的大权。1575年头脑发热的胜赖违反三年之约率一万五千武田军精锐侵入了三河,并在长筱败给了织田德川联军三万八千人。这一战因为火枪的大规模使用,而成为了日本历史火枪用于大规模战场上的势力,并因此推出了火枪手强于骑兵的结论。这里我不想讨论这个问题,织田德川联军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武田军,在我看来不使用火枪,在正面战中不也大可能失败。我想批评的是胜赖对进攻时机的选择,信玄死前的胡言乱语真有听的价值么?1573年,织田军的主力还被绑在讨伐浅井朝仓家的最前线上,根本没有实力来顾及三河的德川。不在信玄死后迅速侵入三河,却要在两年之后,织田家消灭了近畿的主要敌人后再去进攻,只能说他是继承了他母亲一系的不清醒,没有半点战略眼光。说他是败家子可是没有半点冤枉,至于什么悲剧英雄的说法,我认为完全是扯淡,不能把家族带向胜利的人被家臣们抛弃在正常不过,难道信玄用弱化家臣的办法就能保证胜赖不是弱者么?简直可笑,想要强大当然不能限制家臣的权力,在武治的时代家督能统治多少亲兵呀,家族的强大与否完全要依靠家臣来传达。因此我在小说中才有是家康教育修远,一定要相信家臣的情节,因为在武力时代,不能限制将领的实力,只能用其他将领来制约他。就向奥贝斯坦的统治方针,组织中没有老二,只要这样,家臣的权势再大都有人钳制他
好了废话结束,明天小说将返回九州战场,会有大的变动,敬请期待,嗡嗡,其实我也是昨天刚刚想出来的
资料一:
部分地区石高表(1553年检地)(摘自某网页,不过没记下来抱歉)
五十六万七千五石伊势国十五郡五十七万千七百三十七石尾张国八郡二十九万七百十五石三河国八郡二十五万五千百六十石远江国十四郡十五万三千八百石峻河国七郡二十二万七千百六十石甲斐国四郡十九万四千三百四石相模国八郡六万九千八百三十二石伊豆国三郡六十六万七千百六石武藏国二十一郡八十二万五千三百七十九石近江国十三郡五十四万三千石美浓国十八郡四十万八千三百五十八石信浓国十郡四十九万六千三百七十七石上野国十四郡六十七万九千八百七十石越前国十二郡三十五万五千五百七十石加贺国四郡三十八万二千九十八石越中国四郡三十九万七百七十石越後国七郡三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