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已不是独绝(第1/2 页)
朱景岳的兄长,不会站在自已的对立面。
朱景岳也对朱萧索的理解表示了感谢。
整个求仙城,朱萧索已经没有多少熟人。
与他交好的道友,大部分都扎根在拥仙城了。
所以,在与朱景岳谈完,朱萧索便乘着假发,回了拥仙城。
只是身后跟着的朱七德,和他那金光夺目的飞鸟金纹炉,让朱萧索感觉不太舒服。
不仅他难受,朱七德更是有苦说不出。
当即决定回去之后,就将这件招摇的飞行法器封存,再不使用。
回到拥仙城,朱萧索认为离开二十余年的事情,已然处理得差不多。
可以再启程,去沉沦海域、万千大山和北部冰原探一探了。
如果这个世界的边界都无边无际,找不到任何不被观测得地方,那他就得再想想其他突破入神的办法。
付出了这么多,若还不能论证光的波粒二象性,他一时也难以接受。
他给杨大婶发去了传音符,问杨大婶何时可以启程。
杨大婶回应他,有些事情要处理,十日后,才能来拥仙城接他。
朱萧索便又要在拥仙城多待十日。
无边大漠里,将有心加害自已的返本境修士一锅端了之后。
朱萧索只觉安静祥和,海清河晏。
没有困扰,没有压力,不再需要被逼着东奔西走。
只要天上不来人,那就天下无敌。
无所事事的他,又去了趟拥仙城书院。
想再瞧一瞧如今书院学科流派发展的情况。
大部分流派的发展,还算是按部就班。
文经流派,有许多学生在熟读《士论》后,也想要一篇封神,开始了“苦吟”。
每日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抒情,如何炼字。
在外人眼中,最受欢迎的可能是李杜,可能是苏辛,又或者是其他名家。
但是在书院文经流派的学生眼中,最让他们感同身受的,是贾岛。
因为他的那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切实描写出了这些书生的现状,直接被奉为“苦吟”的鼻祖。
但是。
贾岛的文采,只是相对于李杜苏辛这些人,差一截。
比不过绝代天骄,并不意味着贾岛自身文采不足。
浩浩岁月,能够留名著作的,无一凡人。
所以,即便是贾岛的诗句,书院学生们也不可比拟。
这更让他们绝望。
整个文经流派的院落,充斥着郁郁不得志的氛围。
可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郁郁不得志后,有些文经流派的学生不再苦寻作诗作词之路。
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写起了散文小说。
朱萧索也看了书院中一些学生的作品。
笔力相当,构思出彩,言之有物。
短短二十年,已经有了论与赋的雏形。
朱萧索甚至怀疑,再过二十年,他就能看到修仙界的名著诞生。
而文经流派之中,作品最佳的,居然是文易和。
其他文家子弟,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文家大有在文经流派再起的势头。
这也让朱萧索颇为感慨。
文通天虽然没有什么文采方面的天赋。
但是在他的千年熏陶下,文家人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和积累,确实要强过其他人。
除了文经流派,乐艺流派也有些发展。
即便朱萧索没有将诗词与曲艺联系起来,但他在卑今试将《水调歌头》的词交出,让程清宵谱曲的举动,也被许多人记在了心中。
有些触类旁通的学生,选择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谱曲,并且以此快速达到了尊古境后期的境界。
也有人将几篇情感相通的诗词名篇串联起来,加以润色与过渡,唱出了绵绵长曲,同样修为突飞猛进。
还有的乐艺学生,扎根于百姓的生活之中,编出了忧国忧民的悲壮曲目,甚至因此一下打通了尊古境大圆满的瓶颈。
还有朱萧索发家的数理流派。
这个流派,依旧执着于实验验证。
发展虽然缓慢,但依旧在前进。
朱萧索前世修习的量子与电磁等,仍然未被其他修士发现。
所以到此为止,朱萧索手中的入神理论仍然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