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洞右慌�贤�镜拇笞直ǎ�垂�*在中组部的所作所为》,以报社党委的名义送给了叶剑英和当时负责中央宣传部的耿飚同志。
在叶剑英、*、陈云老一辈领导同志的积极干预下,1977年12月初,中央决定,郭*调离中组部。经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竭力举荐,*接任中组部的第一把手。由此,*中央组织部才终于重新焕发出昔日之光彩。
三、*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的“一句话、两个要求和一个大动作”
*于1977年12月15日到中组部后,立即与全体同志见面。中央组织部不少同志向笔者回忆说,耀邦这次见面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话、两个要求和一个大动作。
那句话是“积案如山,步履维艰”。
耀邦说:“这山究竟有多高?光是人人熟知的‘*’期间的重大案件,诸如*、‘六十一人’问题、内蒙古‘内人党’问题、东北的所谓‘叛徒集团’问题、新疆马明方等同志的所谓‘叛徒集团’问题、为刘少奇鸣冤叫屈和‘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恶毒攻击林副统帅’而被杀头的‘现行反革命’案件,等等,究竟有多少受害者,谁也说不清。‘*’前的历次政治运动……还有建国前囿于历史环境和条件而形成的一些冤假错案,一直推到当年苏区的冤案,等等,这叫‘积案如山’!”耀邦说:对于建国后和“*”中每一项冤假错案的清理和落实被冤屈同志的政策,固然是党的组织部门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而对于建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不管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或战争环境的影响,还是受康生等人的阻挠破坏而没有解决或解决得不彻底的,我们组织部门也要把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好的txt下载网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6)
但是,阻力是很大的。郭*这样的极左人物,还是不少的。我们每向前迈一步,其难其苦都如攀登喜马拉雅山,所以说“步履维艰”!
耀邦说:不管如何“维艰”,我们也要有“会当凌绝顶”的决心。为此,他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两个要求:
一、要求大家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组织部门办成“党员之家”和“干部之家”,一扫这些年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衙恶习,使每一位来访的党员、干部,不论党龄长短、资历深浅、职务高低,都能感到一视同仁的亲切温暖,无话不可谈、无事不可求,把“四人帮”们的那股习习阴风一扫而光。二、“今后如有受冤挨整的老同志来找我,我都要和他们见面谈话。请任何人不要阻拦;凡是信封上写有‘*’三个字的来信,都请及时送给我,如没有我的表示,也望任何同志不要主动代劳处理,更不能扣压……” 散会后,他立即采取一个大动作:把中组部所有还在“靠边站”的老同志……杨士杰、张策、章蕴、曾志、蹇先任、陈野苹、何载等几十位部局级老干部,一一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谈心,他请这些老同志帮他分挑落实政策、*冤假错案的重担。
谈完话,他立即给这些老同志分配了工作,并成立了阵容庞大的干审局,这个局有1位局长和6位副局长,其首要任务就是落实干部政策。不久,曾被错划为“右派”的何载就接任了这个局的局长……如此放手大胆、雷厉风行,是中组部很多同志始料未及的。此后,中组部的同志坚决贯彻落实耀邦关于*冤假错案的精神,对推动*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身体力行,中组部重新成为“党员之家”
中组部的同志们认真贯彻耀邦在见面会上所提的要求,为蒙受不白之冤的同志的*尽职尽责,而耀邦也身体力行,夜以继日地工作。从此,“党员之家”的美名重新大振。
1978年1月,*到中组部安排工作就绪后的第一个月,每天就有几百人到中组部上访,全月来信达6麻袋。
在这许多来信中,有一封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205位干部的联名信反映,对外文委已被撤销,原属1000多名干部中的800多人已被分插到有关各部,只有他们这205位一直“没人要”,特向“党员之家”、“干部之家”求助。信末署名有副部级干部5人,司局级干部14人,处科级干部86人,精通多国语言文字的科级以下干部100人,其中包括国内外著名文化人夏衍、楚图南、原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曹瑛、革命战争年代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陈忠经等同志。
耀邦看了信愤愤地说:“这简直是瞎胡闹!对夏衍、楚图南、曹瑛、陈忠经等这样的老同志,怎么都诬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