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浴血洛城(第1/3 页)
几乎和阔木尔与多特对峙的同时,李景这方面在充分的休养生息之后,再次集结重兵包围了李礼留驻在中原地区的最后一座重镇洛城,同时也是曾经的大魏的国都,现在的陪都。不得不说,此次由京师出征的六万大军在李景和阳翟的率领下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当然对于这种战争欺诈行为,起初李景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作为敌对方的李礼齐军上上下下又都不是傻子,如果李景能够拿出来二十万的机动兵力,那渝州,京师,河西他拿什么守,靠那些石头疙瘩吗?何况李景虽然占据的土地看似广阔,但是实际人口还没有只占有河北和胶州,充州的李礼多。所以在李景能够自信的拿出来六万人的大军,李礼这边自然也不会差多少。何况,对于李礼来说洛城的重要性仅次于自己的后备之地胶州,虽然此刻的胶州并没有想像之中的那么安稳。李景特地在胶州的南方寿春城囤积了将近三万人的士卒由老将马远波统领,坐镇胶州的独孤度虽然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但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吃到什么甜头,反而在战场上十分的被动。
不过即便是寿春的守军取得了在战场上对胶州的主动权,但是李景对于马远波的要求仅仅是守好寿春城那么简单,以免独孤度再次钻了自己的空子,威胁到淮北的安危!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终于淮北门阀自从认输之后便老实的许多,并且开始逐渐的交出自己手中掌握的当地的行政和认命权,结束了整个淮北将近几十年的中央权利在这个地区始终处于空白的状态!当然对于李景来说对自己更加重要的苏州,扬州几处港口城市的对外商税控制。毕竟别看城市的数量并不多,可是仅凭借着这几座城市的商税收入便可以维持起整个淮北的所有花费而且还有剩余,由此可见其中的利润有多大。虽然最初自己起兵凭借着渝州独特的矿物特产在花费上还没有那么拮据,但是随这李景自己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大,好多的地方可是不用指望他们能够为你获得多大的利润,能够不拖欠自己的后腿已经是万幸了,尤其是向河西,金城,这种非但自己出产还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还不得不在其中投入不小的军事费用。即便是李景在看到吴源送上来的汇总报告以后也是露出了苦恼的眉头。再加上战事不断,李景不可能在没有平定天下之前任性的削减军队的人数,反而还必须加大征兵的力度,在一再的下调税收的情况下,必须给自己增加新的经济收入便成了必要的选择。不过好在没有让最后的问题演变成为冲突,倒是让李景有了些许的欣慰。当然这些人自然是不会平白无故的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虽然来自李景的军事威胁是其中的一项占有很大比重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自己一味的穷兵黩武,到最后逼急了,同归于尽的结局也并非是没有可能!毕竟人都是自私的,为了这种不必要的原因把自己的经历用来花费到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只会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毁于一旦!
他们可以和李景鱼死网破,但是李景没有!一来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不想便宜给任何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已经不再是孤单一人,自己的王妃,周姗姗和苏鱼儿几乎同时间怀孕了,这让李景欣喜万分的同时,也在自己的肩膀上再次加上了一份只有自己可以背负的责任,也算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心爱之人,自己未出世的孩子!所以必要合适的安慰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李景允许各大家族继续存在,对于他们的发展朝廷不会再次强加干涉。而且其子嗣允许荫封二人的虚职。比如直书郎这样的虽然有品位但是却没有实权的官职,但是前提是起父辈必须为宦官。而且这种荫封是根据其父辈的官职高低划定的而且没有世袭的权利,自此来区别与军功封爵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父亲为正三品的六部侍郎,其子可荫封为正七品的直书郎,而此子真正的获得官职之后,位列四品员外郎。则他的儿子就只能按照员外郎的品级荫封其儿子。
当然这一项特权并非是局限在这些家族之中,任何出仕的官员都有这样的权利。但是毕竟这个时候对于下层的百姓来说,虽说有科举制度的存在,但是一般百姓能够接触的书籍有效,与世家子弟信手拈来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靠着人头进入朝廷才是主流的选择。当然这样的例外肯定也是有的,比如吴源之类的人可以凭借着其人的推荐进入朝廷。不过能够有资格向朝廷推荐人才的人毕竟是屈指可数,而其中就包括李景自己。
不过吴源的地位应该算是渝王府出身,作为李景的属官并不在朝廷的范围之内而是听命于李景而并非是朝廷。但是现在朝廷已经名存实亡,或者说新的朝廷就只有在李礼和李景二人之中产生。所以李景虽然没有对外宣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