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冯国胜说:“那你何必多劳!让郭元帅来问好了,况且他来问,我们说不说也未可知。”这话像是卖人情,但朱元璋却从他兄弟二人眼神里看到了真诚。
朱元璋看了徐达一眼,知他二人的用意,便诚恳地说:“倘是我朱某人问呢?”
“这就对了,”冯国用说,“我们是投你而来,并不是为讨口饭吃。”
冯国胜说:“若想成就大业,先要有根基,才好纵横发展。”
朱元璋道:“正合我意。我想取定远,下滁阳,以滁阳为根基,再做打算。”
冯国用却一口否决,认为滁州不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不是开宗明义就说了吗?环滁皆山也,无水利舟楫之便,古来非战略要冲,攻守都不利,取滁州为倚托,是没有眼光。
“庐州如何?”朱元璋又问。
“也不行。”冯国胜认为是五十步笑百步耳。
冯国用肯定地说,必取金陵而后安。金陵是虎踞龙蟠之地,前有长江,又倚钟山之险,可攻可守。西可控楚荆,南可控两广,东可襟带吴越,这是历代帝王在那里建都的原因。
金陵与滁州孰轻孰重,朱元璋岂能不知?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朱元璋》第十一章(3)
所以朱元璋说,好是好,现在是望梅止渴,纵有所想,也是力不从心。
冯国胜强调事在人为。朱将军虽初起,却要目光远大,切勿贪图金帛女子,蚀了锐气;官安民,使百姓得到好处,便有人拥护,便有不竭之源,百战百胜,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朱元璋额手称庆道:“说得极有道理,倘有可能,当尽力而为。”
朱元璋与冯氏弟兄走出徐达营帐时,朱元璋说:“二位来辅佐我朱某人,是天赐良才呀,先委屈二位做个幕府参谋,可行?”
冯国胜更想带兵上阵。朱元璋却说他不缺良将,缺谋士。
冯国用说:“名义都在其次。今天我很高兴,更替我的朋友高兴。”
朱元璋颇为奇怪,不知他所说的朋友为何人?
冯国用说他的朋友也是定远人,叫李善长,字百室,已届不惑之年,是里中长者,很有智谋,少习法家之说,曾托他兄弟二人代寻明主。
朱元璋很高兴,忙问这位李善长先生比他们兄弟二人如何?
冯国用一指门口的精壮战马笑道:“如良马与笨牛耳。”
朱元璋说:“先生太过谦了,可否将李先生代为引见?或者我登门去造访?”
这时冯国胜早对他们的交谈没有兴趣了,他走过去,在十几匹咴咴长嘶的战马中巡视着,拍拍这匹马的脊背,看看那匹马的岁口,甚至跳到一匹马背上试试。
朱元璋发现了,问:“令弟好像很喜欢良马。”
“对了,他会相马,自称马伯乐。”冯国用弟弟善骑术,为买一匹名马,把房子都卖了,拉着那匹宝马去睡古庙!
朱元璋说:“这也是一奇。”他高兴地凑过去,对冯国胜说:“有相中的吗?这几匹马尽先生挑选,相中哪匹牵哪匹。”
“是吗?”冯国胜说,“你不心疼?”
朱元璋说:“你也太小看人了吧?”
冯国胜早就选中目标了,一把扯过一匹杂色马的缰绳,这匹马表面看并不好看,毛色不纯,个子偏小,他却执意要这匹。
朱元璋很有点心疼的样子,不得不承认冯国胜果然是马伯乐。这匹杂色马叫百花虫,是西域良马,徐达花重金买来,又请驯马师训练出来给朱元璋的。
冯国用说:“你怎么夺人所爱呀!”
朱元璋说:“送他了。我之所爱,就是他之所爱呀。”
冯国胜说:“谢谢。将来主公得了天下,我希望给我个户部养马的官。”冯国用道:“那不成弼马瘟了吗?”说得几个人大笑不止。
冯国用见冯国胜早跨上那匹百花虫去遛马了,他对朱元璋说:“明天我就叫人去请李善长先生来。”
朱元璋说:“太好了。”舍掉一匹千里马,如能换得一位治国之良材,那不是太划算了吗?
三
回师的路上,朱元璋一直很亢奋,他得了冯氏兄弟如获至宝;特别看好冯国用的不苟言笑,沉稳干练,朱元璋恨不能立刻把他肚子里的学问、谋略全掏个精光。
天气闷热,青蛙在池塘里荷叶下呱呱地叫着,蜿蜒行进在大路上的军队,脚步践起的尘埃形成一条土黄|色的长龙。
朱元璋与冯国用并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