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我认字,他既是我的兄长又是我的先生,这礼送重点,也不会让人看出端倪来,猜到我们家卖兰花赚了一笔银子。”
许顺成惊讶地看着许俏君,笑了起来,“我家俏儿长大了,想事情想得比爹爹还周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我跟着凤九哥认了这么久的字,道理可是懂得不少。凤九哥还让我教宝儿认字,说前朝名士杜允明,就是姐姐教出来的,我也要把宝儿教成一个名士。”许俏君微抬起下巴,骄傲地道。
许顺成哈哈大笑,“那爹爹就拭目以待。”
“爹爹就拭目以待吧。”许俏君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好歹她也读了十几年的书,是农业大学的本科生,教小孩子认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父女俩说完了话,进屋坐等吃晚饭。
次日天还没亮,许俏君不用许伊儿喊,就醒了。初次进城,心情雀跃,睡不着觉,这让许俏君略感羞愧,遥想以前,她天天在街上逛,也不觉得怎么样。现如今也只能叹一句,今昔不同往日,进城也成了一种奢望。
这天进城的人不少,家里有牛、驴和骡的人家,都套上了车子。许顺成早早就跟人说好,父女仨蹭上了一辆牛车。牛车虽然慢,但怎么也比一双脚快,还能节省力气。
一夜没睡安稳的许俏君,被晃晃悠悠的牛车,给晃困了,掩嘴打了个呵欠。
许伊儿见状,伸手将她揽入怀里,柔声道:“睡会吧,等到城门口,我叫你。”
许俏君微微一笑,乖顺地闭上了眼睛。
许顺成满意地笑了,兄友弟恭,放在姐妹身上亦是一样的。
山路弯弯曲曲,牛车从天色朦朦亮,走到太阳高悬半空,才到泉陵县城的西大门。
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城门口就只有两个士兵守门,他们也不去管进城的人,自顾自坐在石礅上晒太阳闲聊。
许顺成在南门码头打了多年的短工,对县城非常熟悉,带着两个女儿,去了潄玉阁。
潄玉阁是卖文房用具的店子,许顺成要先为李雩泽挑选礼物。进出潄玉阁的都是文人才子,店小二难免有些瞧不起,许顺成这种庄稼汉,虽然迎了上来打招呼,但脸上的嫌恶之色,显而易见。
这世上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人多了去,许俏君并不怎么生气,只是看不惯店小二那副小人嘴脸,故意问道:“爹爹,城里就这一家卖文房用具的店子吗?”
“隔壁街还有一家。”许顺成穷归穷,该也有的气性还是有的,再者女儿又给他使了眼色,他当然要帮着自己的女儿,“比这家的东西要好,就是路远了点。”
“路远点不要紧,爹爹,我们是来买东西的,又不是来买脸色看的。”许俏君高声道。
店小二翻了个白眼,穷鬼的生意,他不屑做。
------题外话------
注:“学即教,教即学,互相资矣。”出自明代王肯堂《交友》。“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出自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情节需要,架空借用。
第三十八章 众生百态
店小二是不屑做,可掌柜的不这么想,生意再小,它也是生意。他正陪着客人下楼,听到这话,冷冷地扫了店小二一眼,扬声道:“这位客官请留贵步。”
许顺成停下脚步,转身不卑不亢问道:“不知掌柜有何见教?”
掌柜的对身边的锦衣男子,歉意地笑了笑。
锦衣男子笑笑道:“孙掌柜请自便。”
孙掌柜见他要旁观的姿态,也只得随他的意,走到许顺成面前拱手笑问道:“小老儿是这家的掌柜,小姓孙,不知老弟贵姓?”
“孙掌柜有礼,小可免贵姓许。”许顺成拱手回礼。
孙掌柜向许顺成赔了礼。
许顺成不是得理不饶人的性子,人家客气,他也客气,两人攀谈起来。
在孙掌柜的推荐下,花一两银子,买了个小叶紫檀笔筒,三两银子买了一套洮州出的,雕着蟾宫桂花的文房四宝。这事到此原本算是圆满解决,偏那店小二嘴里嘀哩咕噜地说酸话,什么穷鬼穷讲究,占了便宜还卖乖……
许俏君听得火大,这小叶紫檀再贵重,它也是块木头,之所以能卖到一两银子,无非是笔筒上雕刻的图案是马上封候,喻意好。要不然塞灶膛里,还没杂木好烧。
洮州的文房四宝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那里一连出了两个状元,把名声给吹大了,用起来,跟别的文房四宝没啥大的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