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页)
这本诗集他已经看得滚瓜烂熟,但这是他接触到的第一本书。“他现在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
“啊?这……”和叔十分惊诧,哪家公司会聘请一个报贩做总经理?这结果和他想的差异太大!
267 第一产业3
“咱们的公司!”陈林知道和叔在诧异什么。“这家公司你有百分之五的股份!”
“我?百分之五?”和叔一头雾水了,他根本没想到这个公司和自己也会有关系,对百分之五是多少钱他也没有概念,应该是很少一点吧。
第二天,又是繁忙的一天,这一天才让潘胜真正感觉到公司不再是雾里看花。
潘胜在律师和陈林的带领下,去领取了公司的牌照,在香港开办一间公司手续简单,不用多费功夫。
领到公司牌照,他们又去了一间设立在庄士敦道的荷兰银行,这是一家荷资银行,在香港金融十分发达,但是贷款30万、期限只是一个月,大部分银行也没有灵活到这个程度,除了这间银行。
凭着公司牌照,和三家报社的合同,陈林只用了十分钟就说服了那家银行的主管,顺利拿到了30万贷款。
手捧着那本轻轻的支票本,潘胜感觉到重于泰山,因为他很清楚,这可是30万,是他从没有见过的一笔大钱。
可是这30万在潘胜手里没有呆满3个小时就花光了。从银行出来,他们又去了添马舰英国驻港皇家海军基地,那儿有一批换装下来的卡车,陈林用了30万买下了其中的30辆。这些卡车有八成新,每辆卡车价值1万元,这是一个十分便宜的价格!
当潘胜哆哆嗦嗦地在支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时,心如刀绞,当他恋恋不舍的把这张支票交给那位英军后勤主管时,手一直就哆嗦着,30万,就这么没了!甚至还没在他口袋里焐热!
不过反正这两天可怜的潘叔都是晕晕乎乎地,只知道在不同的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在陈林、和叔和他三人之间,只有他现在有着正式的身份,能够有资格签下这些不同的合同。
出了戒备森严的基地大门,连那位律师也十分好奇,这位律师姓庄,来自一家不知名的律所,庄律师很好奇地问陈林道:“李先生,你说你刚来香港不到一个月?”
那个自称李刚的人回答道:“准确的说,这是我来到香港的第十一天?”
“可是我怎么也不相信!你只来了十一天,就熟悉了香港的银行,甚至连戒备森严的英军基地有一批卡车要出手都知道!”庄律师打破了不主动了解客户私密的规矩,因为他实在忍不住自己的好奇,这位口袋里只有20港币(跟潘胜借的),出门坐巴士(舍不得打的士),可是一眨眼就花掉了30万的年轻人让他感觉十分神奇!
陈林那张十分清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报摊回答道:“其实这些信息很简单,在一个报摊上都可以了解到!”
而接下来几天的行程更是让这位庄律师惊讶不已,如果不是他亲眼所见,绝对不会相信一位只有24岁的年轻人能做到这一切,更何况是一位刚到香港十几天的人!
268 第一产业4
在接下来的三天内,这三人组合又拜访了六家食品工厂,这些食品工厂经营肉类、水果、蔬菜、坚果、面粉、谷物制品、米、面制品、饮料、调味品等。同时他们还拜访了五家汽车修理铺,这些汽车修理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分布在港岛四周,而且至少都拥有七八个停车位。
这些食品公司将为他们提供各种食品原料,而且陈林特地嘱咐庄律师,和这些工厂签订的合同期都为一个月,第一批食品将在五天后开始运送,运送到分布在港岛的五处地方,订购的食品数量极大,做成食物可供上万人食用,所有的费用将在合同期间分三次结账。
在与这十几家进行的谈判中,需要引用大量繁杂的数量、运送货涉及到盘根错节的线路和各种食品价格的浮动变化,让庄律师暗自佩服的是这些庞杂的数据都好像印记在陈林的脑海里,并且运用起来十分熟悉,在谈判中都是信手拈来,而每一个引用的数据都好像切中对方的弱点,结果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陈林提出的条件,而他这个本应主导谈判的律师,只能是简单进行这些谈判的合同记录。
“我们订购这些食品干什么用?”潘胜还是一头雾水,上万人的食物,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想不到这些和发行报纸有什么关系。
“卖出去。”陈林还在考虑刚才有一家食品工厂的定价,比预计的价格高了百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