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页)
姑娘馋了,跑到太平桥一家清真饭馆里,还没看清招牌就问人家卖不卖猪头肉?回民伙计一瞪眼,哪儿来的疯丫头?把她俩给哄了出去。
陈赓开怀大笑,点着郭群芳说:“你们这些女学员也够淘的!怎么样?学习没问题吧?有没有偷偷谈恋爱的呀?”
柯小雯和郭群芳直摇头:“谁敢呀?队干部整天盯着我们,班里干部谈话都得敞着门。”
陈赓“哼”了一声,点着她俩儿: “反正你们这些女学员呀,都是定时炸弹!”
大家笑了一阵,赶快动手包饺子。
1954年是哈军工各项工作走上正轨,蒸蒸日上的一年。党委一班人加强团结,政通人和,特别是二刘的积极工作,主动为陈赓分挑担子,让陈赓颇感欣慰。二期基建工程在3月中就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五栋系大楼天天见长,陈赓心中高兴,经常爬到脚手架上看一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7 陈赓履新 实习教员扬波胶州湾(2)
经过两年的建设,当初从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调来的10余名南京老工人和十几台旧机床,已经发展为有156名职工、168台各种机械加工设备、8000平方米新厂房的生产实习工厂,这更令陈赓兴奋不已。
6月1日,实习工厂举行建成和试车典礼,陈赓特别穿上一身新军装,把头发梳得光光亮亮,为工厂剪彩并讲话。他拍着首任厂长刘长禄的肩头说:“小刘呀,咱们工厂的设备都是从国内外订购的新产品,要让它们发挥作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就要看你的啦!”
5月中旬,朝鲜平壤至咸宁的铁路修复通车。金日成首相向中国政府发出邀请,中央派出吕正操、刘居英和郭维城三人代表团赴朝鲜参加通车典礼。
刘居英重返昔日战场,恍若隔世,感慨不已。停战刚刚8个月,朝鲜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和重建家园的建设中已取得喜人的成绩。陪同刘居英赴朝的秘书李木惊讶地发现,刘副院长俄文相当不错,竟能与苏联专家口语对话。金日成首相热情会见和款待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特别拉着老朋友刘居英亲切交谈。
刘居英在朝鲜访问了5天后返回学院,在陈赓的支持下,大刀阔斧抓教学,落实经毛泽东批准的教育计划,又和徐立行、张述祖等一起制定《紧密结合教学,适当解决国防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文件,加强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11月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学院教材编审委员会和教学方法指导委员会,学院一些重大会议已由刘居英来主持了。
1954年也是八方俊才荟萃军工的一年。这一年从全国、全军调入哈军工的众多专家学者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巨型计算机的学科带头人慈云桂,他中等身材,皮肤白皙,慈眉善目,言谈举止中透出雍容儒雅的学者气度。
慈云桂是安徽省桐城县人,1917年10月5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慈昌灼只读过四年私塾,一辈子辛苦务农。慈云桂自幼聪慧,5岁启蒙,7岁能文。13岁那年,慈云桂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桐城中学,在艰难困苦之中,勤奋刻苦,读完高中。1938年8月,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然而国难当头,清华南迁,他无法去昆明报到,只好留在湖南大学就读。1942年7月,他从湖南大学毕业,因成绩优秀而被举荐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从事微波理论和雷达技术的研究。1946年1月清华大学派他去英国考察,在英国工作了8个月后返校任教。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放弃了公费留美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慈云桂已是清华大学的讲师,1950年4月,他受聘大连海校副教授,任雷达通讯系副主任,成为大连海校挑大梁的骨干教员。
为了支援哈军工,海军发扬高风格,肖劲光忍痛割爱,把慈云桂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员调给哈军工海军工程系。
慈云桂刚到哈军工那天,两年前从大连海校调来的杨士莪来看他,慈云桂请他谈谈初到哈军工时的印象。
杨士莪快人快语,他说:“我在海校工作时最想不通的是上级有条规定:除了俄文书外,所有外文图书,包括纯科技书籍,都是充斥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因此一律上交没收,我对此心中有气,情绪低落。1952年底调来军工时,我趁机要回来大部分外文科技图书,但还是弄丢了一些,我可心痛了。初到军工还没分配工作,院图书馆找我们去帮忙,给外文图书分类,哎呀,整间整间的各个国家的图书,真把我给看傻了。这所大学学风开明,政策对头,陈赓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