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两种。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成本,如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耗费,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它是为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而发生的,不能明确归属于哪类产品所发生的。
〖提示〗 收入与费用的关系
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意义重大的关系。费用发生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收入。在计量一段时间的利润时,收入应该减去为产生收入而发生的所有的费用。这种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把费用从收入中减去的概念称为配比原则。在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配比时,时间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在编制月度利润表时,用本月的费用冲减本月收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用这个月的费用冲减上个月的收入,因为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提高〗 费用与成本之间的区别
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切耗费,包括成本。狭义的费用仅指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耗费,归属于某种产品,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这一会计要素指的是广义的费用。表1…1更清晰地说明了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表1…1 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费用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期间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对象化的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 非对象化的费用
(六)利润
当您理解了什么是收入、什么是费用,利润就简单了。利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净收益,它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个部分。营业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有关流转税及附加费用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支出(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提示〗 经济学界的“收益”概念
1961年爱德华兹与贝尔两位经济学家在其所著《企业收益的理论与计量》的序言中写到,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之间,尚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经济学界定的“收益”概念,与传统的会计方法经收入实现和费用配比等所确定的收益有一定的差距。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欧文·费雪在《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中,从收益的表现形式上分析了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精神收益—精神上获得的满足,货币收益—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实际收益—物质财富的增加。
〖提高〗 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
放眼世界,我们看看国际其他国家的会计要素,如表1…2所示。
表1…2 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
中国 美国 国际会计准则 英国
资产 资产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负债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权益 所有者权益
(包括利得、损失) 业主投资 收益(收入+利得) 所有者投资
收入 业主派得 费用(包括损失) 派给业主款
费用 全面收益 利得(收入+营业外利得)
利润 收入 损失(费用和营业外损失)
(包括利得、损失) 费用
利得
损失
第三节 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1)
一、会计原则—会计也讲原则
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具体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是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与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已经不用“会计原则”这个术语了,而是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其实两者是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