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中只有八项基本原则,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其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强调了可比性(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相关性、明晰性、及时性、客观性原则。另外,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历史成本属于会计计量范畴,因此将历史成本原则在“会计计量”中进行了规定)。
〖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放眼世界,我们看看国际其他国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如表1…3所示。
表1…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中国 美国 国际会计准则 英国
可靠性 主要:相关性 主要:可理解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 可靠性 相关性 可比性
可理解性 次要:可比性 可靠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中立性 可比性 重要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三、会计准则—会计的游戏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作为一种核算系统,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或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就是会计准则。它的重要性就如同交通规则对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一样。在交通规则中,为了保证交通秩序,我们国家一般要求来往行人与车辆等都必须靠右行驶。可以想象,没有交通规则的公共交通会出现何种混乱的局面。同样,没有会计准则,就会使会计核算没有共同遵守的规则和要求,它所提供的资料也必定没有共同的基础,是杂乱无章、无可比性、没有价值的。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选择会计方法的规则,是处理会计对象的标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是指适用面最广、对会计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是根据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同时也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基本准则主要就会计核算基本内容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基本准则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二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三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准则,即会计要素准则;四是会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二层次: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就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做出的规定。具体准则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共性业务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准则和特殊行业特殊会计业务准则。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共同构成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如图1…6所示。
图1…6 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国外只有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实务,而没有会计制度。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同时成为指导会计事务的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的国情相吻合的。
狭义的会计制度主要是指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企业会计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报方法等。
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或公司,均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范我国境内各类金融企业的会计行为,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说是《企业会计制度》的简化版,针对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小企业,应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提示〗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规范的目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