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页)
如芒在背,亵衣中满是细汗。
感觉到头顶上那迥然有神的目光,崔先光只有将头低了低,大气都不敢出,不多时威严压迫的声音传来,“朕记起来了,这翰林院还是有个憨货的,刚从福建路回来,便交给他去办吧!”
话一出口,殿下满是惊呼声,此时,谁还不明白,官家心中的人选是那从闽地调回的状元郎,杨璟。
任谁也没想到,官家竟然将这关系到天下读书人的事情,交给那名不经转,rǔ臭未干的小子,吃惊之下,必然也有着不满。
而群臣之首,齐王赵廷美依旧不出声,眉眼紧阖,似乎已经立在远处,入了睡,身后赵德昭抬起了头,握着玉简的手上已满是汗水,额头上的皱痕越发的深了,许久,宽大袖口上所秀的金丝蟒随他手抬起而晃动着,左脚抬起,眼看就要向前跨出。
见此,紧邻的赵普却是猛然睁开本是闭着的双眼,继而是轻咳了两声,须臾,殿尾处请奏声响来,“官家,臣有话要说。”
闻此言,赵德昭止住了身形,回过首,却见是太中大夫陈鑫,此人处事一向谨慎,印象中,似乎从未见他在朝堂上出言,而今rì高位上之人明显是钦点了杨延昭,他究竟是为何要出身反对?
此时,赵德昭只觉得心中满是疑惑,不禁收起了之前那难以抑制的冲动,竖耳倾听起来。
“陈爱卿,你有何事?”
“官家圣明,三馆重建可谓是天下百姓之福,读书人之兴,而臣作为识圣贤之道的读书人,也是倍感恩泽,但正因为如此,臣才斗胆请奏圣上,这主事之人是否还需另作商议,杨璟虽是才华横溢,可年纪尚轻,怕是难以担当此重任。”
陈鑫话落之后,又是中书省侍郎上前俯身请奏,所言,也大抵是言三馆修建乃是国之大事,杨延昭岁轻资浅,并非最佳人选。
接着,文官之列,陆陆续续的有人走了出来,叩请赵光义收回旨意,一时间,本是鼓舞欢喜之气荡然无存,朝臣之中,更有痛哭流泪,力陈三馆事关国势,非弄泥耍墨的孩提幼子所能胜任。
“够了!”
一声厉喝,让本是各抒己见的文臣老儒止住了言语,大殿之上,脸sèyīn沉,目露yīn厉,显然,已是动了怒。
“都这般如蚊蝇嗡然吵杂,成何体统!杨璟虽是年少,但所为之事,尔等未必能及!
率兵平乱,处危而不惊,几经生死,剿灭闽南邪教,安抚我大宋边疆,尔等可为呼?
不到一载,便能扫闽地蛮夷之气,开民智,诵经卷,尔等可为呼?
离任之时,万民夹道二送,皆是泪盈双目,尔等又可为呼?”
一连三问,语中带着帝王之威,使得本痛斥杨延昭的老臣重臣语塞低首不言,朝堂之上,又是让人渗得慌的寂静。
“官家圣明,杨璟虽年少,但着实是我大宋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重建三馆一事颇显冗繁沉杂,老臣斗胆,向官家荐工部侍郎,荀鱼,来分担此事。”
此言一出,崔先光身后,一人方面薄唇,下颔一缕寸许长黑须抖动着,眼中满含怒意,脸sè也是青白一阵。
三馆修建一事,本该由工部负责,哪怕是因为银钱少,恐遭此棘手的事情落到头上,但如今将此事交予给一名不经传的后生晚辈,而他还得作为副手,岂不是颜面尽失。
先前不出声,是傲娇,可是如今,却是心中满是屈辱和不敢,好似本该自己的东西,给了平rì里瞧不起之人,还要与他做帮手,荀鱼自然是要心中不满,也颇为的厌恨提出这主意的赵普。
“赵太保所言极是。”
赵德昭低声行李道了一句,稍后,前首的赵廷美,乃至右shè仆薛居正乃至吏部尚书卢多逊皆出言附和,一时间,反对之声悄然无了踪迹。
见此情形,龙椅之上,赵光义的脸sè似乎缓和了许多,扫视群臣,最终在赵廷美的的身上停了下来,“齐王,你有何看法?”
百官之首,赵廷美将低着头抬了起来,双眼似乎有些惺忪未醒,闻此言,将手中歪到一侧的玉简往胸前提了提,轻咳一声道,“皇兄任人唯贤,臣弟自是无异议。”
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行 卢多逊
朝堂之事,又是那般,经过争吵,再有官家一锤定音,做了盖棺之论,散了朝,其中几分凶险,几分杀机都不为人所念了。
朝事散后,群臣有激愤,也有痛哭流泪,皆是被这三馆修建给扰了心绪,不过即便是有恨,也自是不敢指向宫中的正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