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都曾卷入苏共同南共的争论,因此,必须先向他们通报一下,征得他们同意之后才能同铁
托接触。在与其他共产党和工人党取得一致后,赫鲁晓夫决定派代表团出访。解铃还是系铃人。
是苏共主动断绝了同南共的往来,是苏共首先攻击南共的,因此苏共就应该主动去结束分裂,赫鲁晓夫是这样考虑
的。
5 月 13 日,苏联和南斯拉夫就两国最高级代表团会晤达成协议。苏联方面的代表团成员为:赫鲁晓夫,布尔加宁,
米高扬(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真理报》主编谢皮洛夫,外交部第一副部
长葛罗米柯和苏联外贸部长普。库米金。赫鲁晓夫没有让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参加,一方面怕引起南斯拉夫方面的不快,
另一方面,赫鲁晓夫对他确实另有想法和安排。
南斯拉夫代表团成员是:共和国总统铁托,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卡德尔、兰科维奇、富克曼诺维奇—泰波,外交
部长波波维奇和外交部副部长韦。米丘诺维奇等。
5 月 26 日,苏联代表团来到贝尔格莱德,受到了一个外国代表团应有的礼遇,但是,看不到有任何兄弟般的感情,
气氛拘谨。赫鲁晓夫被邀请讲话。
赫鲁晓夫在讲话中表示决心要消除破坏苏南关系的一切障碍。但是,他却把苏南关系破裂的责任归咎于贝利亚和阿
巴库莫夫,说他们起了挑拨离间的作用。铁托对于他的话不以为然,对他说:“你看,我们用不着把你的讲话翻译出来,
在场的人都懂俄语。”赫鲁晓夫理解铁托的意思,他是对苏联人的保留态度不满。在离开机场时,赫鲁晓夫感到担心,
如果这次访问失败,国内反对同南斯拉夫恢复关系的势力会再度活跃起来。
会谈开始后,赫鲁晓夫又将肃反扩大化和错误对待南斯拉夫和所有外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推到贝利亚身上。对此,铁
托和其他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只不过以讥讽的神情笑了笑。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斯大林应当对两党之间的分裂负全部
责任。但是赫鲁晓夫出于谨慎,只是说对此种说法还没有心理准备。
6 月 2日,赫鲁晓夫同铁托达成了协议,双方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宣言》,表示要在相互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
整、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关系。宣言还说:“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形式不同是各国人民自身的事。”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承认。长达七年之久的苏联和南斯拉夫之间的冲突暂告结束。
在与南斯拉夫和解之后,赫鲁晓夫的外事活动明显增多。与斯大林不同,赫鲁晓夫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是和平共处。
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就是在莫斯科周围保持一天 24 小时的防空警戒。斯大林曾不止一次地对赫鲁晓夫等人
说:“你们看吧,我死后帝国主义国家会把你们当成小鸡一样地拧断脖子。”
斯大林总是在国内接见外国代表团,很少主动到国外访问。斯大林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斯大林去世后,外交方面的
活动对新领导是个挑战。马林科夫辞职后,苏联的外交政策在赫鲁晓夫的影响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调整,赫鲁晓夫
代替莫洛托夫跻身于国际舞台。从南斯拉夫回国后,赫鲁晓夫就着手准备 7月份在日内瓦举行的四国首脑会议。
7 月 18 —21日,在日内瓦举行了自 1945 年波茨坦会议以来的第一次四大国巨头聚会。苏联方面的代表是赫鲁晓
夫、布尔加宁和朱可夫。莫洛托夫尽管也参加了,但只是作为外长和其他三国外长一起为首脑会议做程序性的准备。美
国方面出席会议的是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英国是艾登和麦克米伦,法国方面的代表是富尔和比内。
出席这次会议令赫鲁晓夫非常得意。这是他与艾森豪威尔的第二次见面。上次见面是战争刚刚结束、莫斯科举行庆
祝会时,他和艾森豪威尔在列宁墓的俭阅台上碰面。当时艾森豪威尔是将军,而他是乌克兰的党政领导。
10年后,在第三国,他们各自作为自己国家的代表在一起举行会谈,成为平起平坐的对手。想当年,艾森豪威尔是
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