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实在太重了。1937年,他曾和叶若夫一起主持过白俄罗斯的肃反工作;他还曾主管过
亚美尼亚的肃反工作。1954年 12 月 14 日,赫鲁晓夫提出为“列宁格勒案件”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并且逮捕和枪毙了
前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阿巴库莫夫。对“列宁格勒案件”的复查证实,马林科夫曾同贝利亚一起制造“列宁格勒案件”的
假材料。赫鲁晓夫指责马林科夫在制造“列宁格勒案件”中负有责任,使得本来威望就不高的马林科夫更加威信扫地,
在主席团中形成一种孤家寡人的局面,处处退守。而赫鲁晓夫与他形成鲜明对照,处处表现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紧
迫不舍。在这种形势下,马林科夫只好辞职。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马林科夫的辞呈,解除他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任命他为苏联电站部部长、苏联部
长会议副主席。
接着,根据赫鲁晓夫的提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一致通过决议,任命布尔加宁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任命朱可夫为苏
联国防部部长。至此,第二个“三头政治”宣告结束。赫鲁晓夫如今成了由赫鲁晓夫、布尔加宁、朱可夫三人组成的第
三个“三头政治”的领头人。
2 月 8日,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了《国际局势和苏联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报告。莫洛托夫认为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 10 年了,10年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莫洛托夫在报告中强调:美国的侵略政
策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莫洛托夫反对改善苏南关系,他说这方面同样也取决于南斯拉夫,希望南斯拉夫改变立场。赫
鲁晓夫对他的讲话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莫洛托夫在外交政策上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保守的。
这事还得从 1947 年说起。当年 9月,苏联作为召集人,与欧洲八国共产党、工人党在波兰举行会议,宣布成立
“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南斯拉夫对苏联在兄弟国家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惟我独尊的大国主义十分不满。1948
年 1月,苏联通知南斯拉夫派代表团赴莫斯科会谈。南共总书记铁托借口有病没有前往,派自己的副手卡德尔率代表团
出席。会谈期间,斯大林对南斯拉夫横加指责,并要求卡德尔在苏联事先拟订好的一项条约上签字,该条约保证南斯拉
夫就所有外交政策问题同苏联进行协商。3 月 1日,南共中央开会,听取了从莫斯科归来的代表团的汇报,回顾了与苏
联的关系,决定不理睬斯大林的有关指示。
18天后,苏联通知南斯拉夫,苏联将立即从南撤走全部苏联顾问和军事教官。铁托当即写信给莫洛托夫,对苏联的
行动表示“痛心和惊奇”,要求说明这一行动的背景和根据。此后,苏联连续几次来信,对甫进行了一系列更为严厉的
指责,说南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微不足道的”,南是由于苏军的援助才得到解放的。苏联要求南共同意把这一分歧提交
到共产党情报局,遭到南的拒绝。6 月 28 日,共产党情报局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了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
共产党的情况》的决议,谴责南共在国内外政策中执行了一条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路线,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共
产党情报局。
南共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后,苏联和东欧各国随之断绝了与南的一切贸易关系。南斯拉夫为了摆脱经济困境,不
得不向西方国家谋求援助。这又成为铁托“把自己出卖给资本主义”的证据。1949年 11 月情报局第 4次会议通过了《
由刽子手和间谍控制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决议。把南共领导人说成是帝国主义间谍、法西斯匪帮、杀人凶犯,这大大
伤害了南共领导人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感情。苏南僵局一直持续到斯大林逝世。
斯大林逝世后,铁托对改善苏南关系采取了比较积极和友善的态度。1953年 4月,铁托就苏联外交政策评论说:
“我认为,他们战后的国际政策已把他们推到一个死胡同里了,他们只要考虑到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在不断增长,就能
够从死胡同里找到一条出路??如果有一天他们承认对我们国家犯过错误的话,我们南斯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