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黄羊已到了山峰脚下,距离也近了,已在射程,这是最佳时机,如果这个机会失去,等黄羊跑上弯弯曲曲的山坡窄道,就再也难追。皇上“飕”的一声射出了箭,黄羊应声倒下。皇上策马冲去,刚要俯身去抓,黄羊一个翻滚站起,急速冲上山坡。皇上起身,看到地上一滩血迹,随着黄羊的奔跑,血迹在它身后延续。
“呵呵,好个不屈的羊啊,我今天到要看看,你能否从我手里逃脱!”
这时,后面的人马已经赶到。
“皇上,羊呢?”皇上用手一指那道血迹:“已中我一箭,我刚要抓起,它却起身又跑,它跑不多远,它在不断流血!”
“我们顺着血迹去追,把它抓住!”。
于是,人马跟随血迹冲上了山坡,沿着弯弯曲曲的上山路,速度慢了起来。
沿着血迹,不知不觉地已来到半山腰,前边骤然开阔起来,依山的林木也变得十分茂密,不远处依山而建一所尼姑庵。庵里传出阵阵诵经并击打木鱼的声音。来到庵门前,见庵门敞开,门上一牌匾,上书西夏文“半月庵”。
看那血迹,黄羊已进庵门。皇上说那就进去喝杯茶歇息歇息,再把黄羊要回。于是早有随从进去通知。
不多会,只见一老尼姑带领十几个年纪不同的尼姑急急忙忙出来,高诵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尼不知圣上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皇上笑道:“免礼,免礼!朕狩猎射中一黄羊,这才一路追赶到这,正好口渴,来这歇息片刻就走,希望没打扰你们!”
“原来如此,那就请进,喝杯薄茶。”
皇上随同老尼来到尼庵的前堂,佛门之地处处透着一股玄妙之气。坐定以后,一眉清目秀的小尼姑端着茶具进来。这小尼姑也就十七八的模样,生的是面若桃花,明目皓齿,虽一身的素衣打扮,也难掩天生丽质。皇上不由得一惊,心里暗道:没成想在这“半月庵”里,竟有如此美貌尼姑!难得啊!
小尼姑忙不迭地给皇上斟茶,皇上还真是口渴的紧,一杯接一杯的喝着。感觉这里的茶特别的好喝,寺庙里的茶他喝过几次,还是头一回在尼姑庵里喝茶,味道独特,香甜无比。
喝茶的同时,不由地多看那小尼姑几眼,越看越觉她美若天仙,越看越是心旷神怡。小尼姑头也不抬,只顾忙着倒茶。
老尼姑在旁边看的真切:“阿弥陀佛!圣上,马上将近中午,不如在这里吃些斋饭如何?”
“不必了,我们这就下山,回到宫里再用膳不迟,告辞了!”
出了厅来到外边,吩咐牵马,这才想起黄羊之事。老尼赶紧告诉他,黄羊跑到庵里是被刚才给他倒茶的小尼姑所救,她已经给黄羊包扎了伤口,此时黄羊正在吃草呢!
皇上一听,就说把黄羊赐给小尼姑,让她喂养去吧!然后率众下山回到了宫里。
次日,皇上下达圣旨:赐翠峰岭的“半月庵”黄金万两,又差人寻来工匠无数,前去实施工程,下令尽早完工。
这小小的“半月庵”自此便香火鼎盛起来,香客骆绎不绝,在西夏乃至当时的大宋、大金名噪一时,无数的文人墨客、商贾达官,都以游览过“半月庵”为荣。翠岭峰也扬名天下,一时这里异常的红火。
当时已是五十多岁的遵顼皇帝,自打那次狩猎回来之后,茶饭不思,有空就往翠岭峰跑。大臣们担心他的安全,所以每次都派十几个武功高强的卫戍军跟随。其中,丞相张驰也是每次紧紧相随。
张驰知道皇上的心思以后,费尽周折。一次被风雪封山,不能回宫。也就是这次老天相助,加上“半月庵”主持老尼的劝说,还有丞相张驰的巧妙安排,使得皇上终于把一个貌似天仙的小尼姑妙音搞到了手!
紧跟着就是劝说小尼姑妙音还俗,等小尼姑头发长长的时候,肚子也大了,于是,皇帝就把她接到后宫,封为灵惜贵妃,只因小尼姑是汉人,姓陈,名灵惜。
一个风雪交加的午夜,灵惜为皇帝产下一男婴,皇上看后十分喜爱,便取名天顺。天顺天资过人,十岁时便文武全才,只可惜那时太子已立,遵顼皇帝毕竟是状元郎出身,不好出尔反尔惹天下人耻笑。所以,李天顺只是被封为王。遵顼皇帝退位病故以后,灵惜贵妃不愿在朝廷生活,于是,她又回到“半月庵”出家为尼,做她的妙音去了。天顺在皇宫也是乐得优哉游哉,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及文韬武略,在当时乃至后来称他为皇叔的西夏皇帝眼中,任谁也不能蔑视他半点。
第三章:世祖托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