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页)
,整顿辽东军务,如今遍观大明军队,九边当中最为强势的也就是辽东军和宣大军,宣大边军是一直与晋商关系密切,如今晋商已经成了朱由崧的盟友,因此要对付宣大边军并不成问题,不过辽东军却几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能够解决掉辽东边军,那么枢密院的整军计划就不会大问题了。
朱由崧坐镇山海关,方世鸿的两个师三万多人的兵力,也推进到了锦州,不是朱由崧不想多派士兵,而是如今大明朝局势刚刚稳定,他必须要在南京北京都留下一定数量的精锐,不过这三万士兵都是经历过登州作战和南洋作战的神枢营旧部,三万士兵所有人都身穿深绿色春秋装,头戴作训软帽,背着钢枪,显得威武英气。
“哼,连铠甲都不穿,这样的军队能有几分战力?”对于方世鸿三万人进驻锦州,李如柏虽然嘴上不在意,心中却仍然不满惴惴,这三万士兵可都是曾经在登州和南洋作战过的神枢营旧部,虽然不知道西洋人和白莲教义军的战斗力,不过他们作战损伤极少,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对方击败,这种战绩却是令人不得不重视的。
徐鸿儒叹道:“将军,若是我没有见过他们作战的方式,我恐怕也会这样想,不过在登州的时候,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的作战服,在炮火的掩护之下,将我精心训练的义军一举击溃的!他们的火炮似乎长了眼睛一样,就是在他们前面横扫过去,而他们在后面收拾那些被炮火犁过一遍的敌人,这种作战方式想想都令人胆寒。”
李如柏摇摇头,说道:“徐先生,你现在还在劝我跟后金联合吗?”
徐鸿儒说道:“如今将军,似乎也别无选择!”
李如柏抬起头来,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半晌才说道:“再看看吧!”
李如柏犹豫不决,不过方世鸿刚刚到锦州,就开始对锦州原有的卫所进行改革了,他将锦州原本的卫所全部裁撤,裁撤卫所对那些底层的卫所兵户是极为有利的,他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脱离兵户户籍,如今大明朝刚刚在南洋开辟出来大量的土地,到南洋去怎么也比在卫所当中,被指挥使和下面各级军官盘剥好,而且通过裁撤卫所,将原本卫所长官侵占的兵户土地也重新分给了原本的农户。
然而这种改革却不是皆大欢喜,原本辽东的大族李家祖家哪个不是靠着侵占兵户田产发展壮大起来的,现在把原本他们的田产重新分配出去,不但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且还让原本他们的亲信家丁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原来这些地就是我们的,这些年来却一直被你们霸占着,给我们那么一点军饷,还要我们继续效忠于你们,这不是犯贱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原本对待家丁,李如柏他们是下了本钱,但是跟现在枢密院的政策一比,那可就差远了,枢密院给他们提供了两条出路,第一条是继续当兵,如今山海关那里正在整编第十一到十五师,有九万人的征兵名额,而在辽东也需要三万多人的卫戍部队,这些人待遇与京营士兵相同,包吃包住,每年冬装夏装和春秋装三件,第二则是务农,给你土地之后,还可以为你提供农具,因为可以与蒙古人交易,辽东的牛马并不贵,只要干一年,就能够买得起一头牛。
枢密院为了整军给他们准备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也立马都动摇了底层士兵对辽东边军高层军官的忠心,在朱由崧看来这都是值得的,反正这些士兵无论是从军还是务农,都会对他感恩戴德。
辽东的确是民风彪悍,毕竟长期跟后金与蒙古两个恶邻相处,这些人如果不变得彪悍一点,恐怕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因此招兵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就招募了十二万人,其中三万在辽东进行卫戍部队的基本训练,而其他人则被分批次输送到了山海关,这些人将会编成五个师,日后他们究竟是驻守东北的正规军。
这些人刚刚到来就领到了两套春秋装和两套夏装作为训练服,接下来他们便会接受综合了戚家军和北海军两军长处的严格训练。而这些人的训练,朱由崧则交给了戚金和总参谋部外派的一些参谋负责。
处于对军队战斗力的绝对信心,朱由崧将这些士兵的营房建在了山海关郊外,每天凌晨城里的百姓就能够听到那高亢的训练口号。
尘土飞扬的作训场,最大的一处土坡上,一个士兵亲自向下打着旗语,而另外一个人则拿着扬声器,向下面的军阵下达命令,他们练习的很简单就是一个射击阵,因为北海生产的万历四十二年式步枪的先进特性,并不需要三段射击就能够保证火力的连续性,因此他们的排枪是只有两队。
而此时一个士兵突然操作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