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听着那样的评价那样的描述我有些招架不住地旋晕,觉得那些话语是那样的言过其实、那样的爱屋及乌,“如果你真的喜欢,我会请你永远地使用纪梵希,只要这个品牌还在。”
。。。。。。
其实,我并不是天生就喜欢纪梵希的,之所以购买它是因为在所有的香水瓶中它的形状最小最好看,而不是真正欣赏它那过于浓烈的带着侵略风格的强悍气味。但是,多年之后,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纪梵希,喜欢它的浓郁,喜欢它的强烈,喜欢它的厚重,喜欢它那瓶子的妖媚流线,喜欢它那桔红般的艳丽,每当我疲于奔命的时候,每当我面壁独的时候,每当我忍无可忍的时候,每当我奋笔疾书的时候,每当我深夜苦读的时候,每当我觉得倦怠想要贪玩偷懒的时候,我都会想想纪梵希,想想那个当年比我还喜欢纪梵希的人的评语和期待。
2001年7月13日的纪梵希,曾被言重了的纪梵希。
张闻素20061028北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因为你认真看,所以我疯狂写
觉得写文章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儿,而是事关你的事儿,不是吗?很是,严重地是。
你就是认真读我作品的朋友,也许远在天涯海角,但如果你能认真读下去,我们就近在咫尺了。
即使你没有捧着我办的杂志,即使你没有闻到刚刚印出的在第一时间送达你手上案边流露的书香,即使你没有如当年那样抄起桌上的电话指出字里行间的那些用得不准确的标点符号甚至错别字,即使你没有在阅读之后第一时间约我喝杯咖啡或香浓下午茶之后再指出如果再辟另一个选题会更好。但是相信,即使是在网络空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打开,就如打开当年我办的杂志那样一个栏目一个栏目地打开研读,亦或用批判的心情、亦或用挑剔的眼光。
相信,即使你看不到我是如何地在北京日夜奔忙,你也可以想象如何利用茶余饭后或废寝忘食或夜以继日地在键盘上疯狂地行云流水般的敲击。
知道你在阅读,所以我疯狂地写下去,就如美国大片《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跑,几乎没有理由,他只是需要奔跑,于是就一直跑下去,跑得不能自已不能停息。
这样无止境地写下去,其实,只是知道你会偶尔看一眼或因此看下去,亦或为了上天之使命,更是为了那些亲爱的旧友新朋,你们的只言片语我都会记得,更何况那些令人难忘的每个瞬间和每场事件:
水云媒,我爱叫她龚姐,数年如一日她每月期待我的杂志,就象完成自己工作那样去准备属于她的那一页,甚至在非典的那年夏天冒着生命危险发着几天不退的高烧从厦门提前飞回,就为了连夜与我研讨确认那一个彩色版面,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商议到凌晨近三点。
杨百万,数年之后,我还没有忘记你曾经承诺过的永远的纪凡希香水,原因就是你读过我那篇《阅读习惯》后幡然猛醒然后派人到书店买了近五百元的书,杨百万其实是叶之峰于那个城市家装领域第一品牌的老总,是第一个在一年之间为自己赚到一百万元的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琳琳,虽然他自称老黄,其实还很年轻,是个有着王刚之谋之才的才俊,也是我每次未刊登印刷之前的卷首语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家,眼镜片之后的眼光很是独到很是刁酸苛刻,就是在这样的关注之下我的文章才得以茁壮地成长。
联想集团负责华北区的那个女孩子,在调查了整个城市的平面传媒之后你约我共进晚餐说要与我的杂志长期合作,因为你看中了那本杂志时尚背后的文风,之后,联想产品的时尚广告页面成为我们杂志所有页面中与*、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同样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的舞动的创意风景。
宝马先生,在我们的城市中第一个做BMW专卖的亿万富翁,你说你正在筹划中的咖啡馆将视我为永远免单的VIP,只要我的杂志还在,而今,你的咖啡馆开幕了吗?
还有那个从太原专门驱车前来拜访的未曾谋面的先生,因为未预约,所以被我无情地以“我在外出差”的小谎言而拒之门外,而今天,你知道真相了吗?你会因此生气吗?在这里,真诚向你道歉了,请接受一个迟到了数年的对不起。
。。。。。。
对你的内疚感和使命感驱使我不停地写下去,纵情地写下去,看着一篇篇的狂傲文字,我经常怀疑地问自己是否真的出于自己的手笔?
“堆金砌玉,才华横溢”,在朋友送的一个黄色封面的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样的座右铭和风向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