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米和1500米,加藤嘉一夺取“二冠”的可能性很大,我也满怀期待,每天投入刻苦的训练。日本体育界的冬训似乎是本着武士道的精神,刻意要让孩子们学会“什么是能吃苦”,让他们了解“冬训对一个人人生的作用有多大”。
没想到,我的腰撑不住了。原因是,过多的训练损伤了正在成长中的骨骼和肌肉,这是我没有把握好分寸、盲目追求运动量而忽视了身体和精神承受力的结果,用中国话说,这叫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我崩溃了。接下来,我不得不接受两个月的休息,因为这一变故,影响了训练,到了比赛期间,自我感觉状态不太好。争取参赛入场券应该没有问题,但自己十分清楚,要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已是不可能。我从小很极端,坚持“做不好不如不做”的原则。因此我决定放弃,跟着初中的同学们去毕业旅行了,去了澳大利亚,那是悉尼奥运会的前一年。澳大利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开阔了视野,产生了将来一定要出国的强烈愿望,以便让自己在新的环境中发展自己,同时发现自己祖国的缺陷和不足。这次澳大利亚之行与后来选择来华留学密不可分。不得不承认,初中阶段田径生涯受挫,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但因为机缘,却让我看到了新的世界,发现人生的答案不止一个,而是可以有很多选择。世界很大,人生的目标可以有很多种可能,小小年纪面对命运的捉弄,也第一次觉悟到了什么是顺其自然。
其实,从初中那个阶段,我已开始扮演“规则打破者”的角色。初中规定不能参加正式比赛,我参加了,还为母校带来了一点点荣誉。当时,体育界的人批评我不集中跑步,初中老师又批评我不集中学习,双方都成了我的批判者和警告者。这种处境仿佛是我的命运。我来北大上本科期间,也不满足于当个好学生,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上电视,写文章,做项目,很多老师一定会责怪我:这个日本小伙子真是的,不好好学习,天天在外面忙!迄今为止,我是讨不好任何一个领域的。学界的人会批评我“你不够学术”;媒体界的人会批评我“你不够媒体”;文化界的人可能会批评我“你不够文化”;娱乐界的人则说我“你不够娱乐”。反正,大家都始终以质疑的眼神注视着我:“加藤,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说,我不是为了讨好人家而活着的,人不能为迎合第三者的喜好而做人、做事,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说服自己,就是让自己接受自己。挑战想象中的自己,批判想象中的自己,超越想象中的自己,其他的,无所谓吧。我做我想做的,至于我做不到的,那就任人评说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是“童工”出身(1)
初中到高中的六年,是我迄今为止最辛苦的一段时光,从现在回望,我把它视为名副其实的“青春”。为什么说最辛苦呢?因为,就上面说的,我始终坚持“文武两道”,很艰难,很累,关键是谁都不理解我。除此之外,辛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那六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要打工的。中国朋友很熟悉一个词——“童工”,而我,就是“童工”出身。
当然,13岁打工,在日本也是违法的。13岁的少年,应该好好学习,先做好知识积累,以便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思维逻辑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在日本,一般来说只有到了高中一年级(16岁),才能开始打工,所从事的也只能是初级的体力劳动,比如在麦当劳、面包店、加油站等处打工。日本的高中生打工是相当普遍的,到了大学阶段,不打工的人连1%都不到,在中国,这情况似乎难以想象,这大概是由国情、观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决定的。打工的好处毋庸置疑,它可以锻炼人,让你早一点接触社会,了解所谓社会是怎么回事,也可以赚钱,减轻父母的负担。当然,不打工有不打工的好处,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可以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作为多年打工的经历者,现在回过头来看,打工的好处比不打工的好处大得多。在这里,我要诚恳地建议中国抱有大志的大学生应该多多打工。我一直主张北大学生应该去麦当劳打工,这样不会降低而只会提升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北大学生变得更牛、更有竞争力。北大学生的学业、理论功底本来就很强,文化素质绝对没问题,但却严重缺乏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公共场上与他者共存共荣与竞争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社交或实践的能力,他们往往也不了解社会底层的真相,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和处境,更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如果你要在这个社会获得话语权和支配权,一定要对社会有深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