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页)
这样的人不非凡谁非凡?不伟大谁伟大?
美国社会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只要努力进取,任何人的任何聪明才智,都有机会得到发挥和拓展。对这样的美国青年来说,机会和诱惑无处不在,有什么放弃常人眼里的锦绣前程,蜗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学校里,终日呕心沥血为五斗米折腰呢?
美国人都知道,美国的小学教师工作辛苦且待遇不高,那并不是一个令年青人十分向往的职业。对来说,开始选择这个职业其实意味着某种放弃和牺牲,但是对那些他教的孩子们来说,他的选择则意味着拯救和希望。
因此,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因素促使为此献身,这种因素一定含有近乎于宗教牺牲般的意义。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个phenomenalman(非凡)一词的定义,更不难理解美国公众为什么认同的phenomenalman(非凡),因为这个phenomenalman(非凡)蕴涵着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美国整体社会所推崇的基督精神。
不知道自己是否体会到这种精神在他身上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为,在任何公共场合,他从来没有提到过这层意思,但是,从他的人生选择和日后的经历中不难发现,他正是按照这种精神的引领去实现自身价值的。他的每次选择,似乎都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更大的牺牲,然而,他却从这种牺牲里再次寻找与发现自我,并酝酿出巨大的快乐。
在家乡小学教了五年小学之后,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然后他决定到纽约的黑人居住区哈林(Harlen)任教。
之所以选择到问题成堆的纽约黑人区任教,起因来源于他曾经观看过的一部关于哈林区孩子教育问题的电视专题片,这个专题片记录了一些哈林地区黑人学童的真实状况。每个学童都有自己的困窘,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往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麻烦:社区犯罪,家庭暴力,种族歧视,贫困落后,酒精和毒品等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黑人社会,虽然大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不象八十年代那么严重,但是各种典型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困扰着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们,使得他们无法寻求正确的求学道路,从而成为人们眼中的问题少年:粗鲁无知、缺乏教养、调皮捣蛋、自暴自弃、消极沉沦。
哈林地区的学校之乱,生源之差、学生之难教可想而知,但是一点也不畏惧,他就是想到这样的学校当老师,因为,他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他要用他掌握的真理和方法改造和引导这些孩子,把他们带上正道。
就教育理念而言,老师虽为土生土长的美国青年,也没接触多少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却颇有点《三字经》的概念,他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的,都是可以教育的,这个观点正合了《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教育方式而言,老师认为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个概念使我联想起中国古代的教育专家,大圣师尊孔夫子说过的: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两千年前中国儒家的精髓与两千年以后美国青年的思想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谋而合之处,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巧合,但是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凭着特别的信心,决定去全国最差的地区当老师,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同事时,同事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沉默不语,面面相觑,即而大家情绪激动,奔走相告:
知道吗?要到纽约哈林区去当老师啊!
真的吗?难道这是真的吗?
你确认不是愚人节笑话吗?
当然真的,他已经辞职了呀!
My god!可怜的,他疯了。
他疯了,一定疯了。
有节制地笑笑,他知道绝对没有疯,他的思维清晰而有逻辑,他的举止一如既往地无懈可击,他的人生目标准确无误,一个头脑清楚并且有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可能疯的。但是,他的行为在别人的眼里好象是有点疯的意思,因为,他的决定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那自信得足可以和姜太公有一拼并稳坐钓鱼船的老妈并不以为他疯,有这点就够了。如果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的话,背后的第一女人就是他老妈,她一如既往的了解和支持他,这种鼓励成就了他的决心。
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塞进他的汽车,然后他开着车日夜兼程奔赴纽约。一到纽约,他没有心思去观赏风景,参观旅游,而是立刻着手实现自己的计划。每天,他都开着车在纽约最